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以“学”促效,以“享”育新,共筑金融强国梦

  • 分类:金融文化
  • 来源:东北证券
  • 作者:官炳新
  • 发布时间:2022-11-17 11:2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是金融行业的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各项金融改革举措稳步推进,但同时金融业人才质量、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仍未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临脱实向虚的现实考验。

以“学”促效,以“享”育新,共筑金融强国梦

【概要描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是金融行业的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各项金融改革举措稳步推进,但同时金融业人才质量、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仍未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临脱实向虚的现实考验。

  • 分类:金融文化
  • 来源:东北证券
  • 作者:官炳新
  • 发布时间:2022-11-17 11:20
  • 访问量:
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是金融行业的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各项金融改革举措稳步推进,但同时金融业人才质量、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仍未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临脱实向虚的现实考验。

 

  证券公司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提升金融创新和服务质量,东北证券根植“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证券行业文化理念,以培育优秀金融从业人员为己任,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在机制体系、人才培养、专业提升、知识管理、学习平台与技术等方面持续优化完善,一方面通过“人人乐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文化,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培育员工执业技能,建设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人人乐享,处处共享,时时分享”的共享机制,强化知识资产建设,内化组织优秀经验,外鉴行业先进标杆,培育金融创新知识土壤。

 

  一、人人乐学:文化当先、三管齐下,构建学习生态

 

  东北证券以体系、制度、运营为着力点,精耕细作,积极构建“人人乐学、互为促进”的学习型生态,为金融人才发展提供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一)优化培训体系,构建敏捷型的项目集群

 

  为丰富“乐学”体系,发展多线性的组织能力,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公司培训体系不断迭代优化,从“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的单一型“双轮”驱动体系,到“管理培训+业务培训+学习资源建设”的“三角”支撑体系,再到“领导力、专业力、通用力、文化力、智造力、公益力”为一体的“六力”复合体系,目前公司已建立起集领航计划、续航计划、精英计划、璞玉计划、北斗星计划、先锋计划、星火计划、E优课计划、阳光讲堂计划等“六力”体系内敏捷式的项目集群,形成了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反应迅速的“乐学”体系。

 

  (二)量化教与学,建立学习保障机制

 

  为激发“乐学”动力,保障教、学效果,强化培训责任,公司培训建立了学分考核制度,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实现“教与学”的量化管理。一是对“教学部门”,明确培训任务,将教学任务与质量情况纳入学分管理,学分与考核配套应用;二是对“学习部门”,按年度确定学习任务量,对各项学分任务做出规定,将学分与考核结合应用;三是对“员工”,按年度确定员工学习量,对员工进行分类分层学分管理,将员工学分与部门学分挂钩。

 

东北证券2021年度部门学分排名

 

  (三)强化项目运营,保障培训落到实处

 

  为焕发“乐学”活力,公司培训依托数字化学习技术,采用“7化”手段开展培训运营管理,强化过程管理。一是任务化与过程化,二是效益化和牵引化,三是产品化与定制化,四是评估具体化。通过3个阶段、7化手段、15项具体指标对部门计划、实施、结果进行评价考核,对员工实际参训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对具体项目落地效果进行量化评估,通过以上措施来强化培训运营、促进部门与员工培训落到实处。

 

  二、处处可学:双效并举、自我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为实现“学中干、干中学”的自我赋能文化,东北证券培训遵循“处处可学”法则,创新开展了“知识管理+人才赋能”双效并举的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培训项目中,要求员工在学习培训内容的同时,围绕公司布置的研究课题,同步思考、萃取、设计、制作可视化研究成果作业。公司对研究课题作业进行评审,优秀作业向全员下发学习,成体系的作业将编订成标签化的电子版手册,员工可通过学习平台查学。这些学习成果作为公司内化的专属知识资产,成为广大员工的具体工作指南和参考。对于参训员工来说更是“自我知识体系构建”和“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形成”的赋能过程。

 

“精英计划”人才培养项目——“蒲公英”知识资产管理行动学习

 

  三、时时能学:专业至上、创新赋能,践行专业主义

 

  为迎接行业变革发展,承接公司战略转型,提升业务敏感度,东北证券培训着眼于财富管理转型,为员工创造“时时更新、时时能学”的专业赋能空间,强力打造了“北斗星计划”系列行动学习项目。“北斗星计划”汇聚了业内顶级的业务专家以及公司的专业精英讲师,培训内容均为财富管理业务中的难点、痛点业务或行业新兴业务,是员工开拓业务视角、强化专业技能、交流展业经验的重要窗口。东北证券积极践行数字化培训理念,创新应用“知识颗粒拆分+知识应用/熟悉度测试+学习内容定向配置”模式开展差异化培训。同时以成果导向驱动专业知识应用转化,通过“线上预习+现场学习+课后复习+部门研习+成果报告+全员评学+多维应用”等闭环式管理手段和学习促进方式来提高员工学习的效率,促进培训成果落地。

 

“北斗星”计划-销售能力炼金特训营培训现场

 

  四、人人乐享:知识集成、动态管理,增值知识资产

 

  为打破学习边界,实现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存储、传递和传承,东北证券培训以“全员众创”和“部门共建”为抓手,设计多种激励方式,持续推动公司专属知识资产的动态内生和集成共创,培育“人人乐享”的共享文化。一是全员众创,内生数字化学习资源,采用教学任务布置、课程赛事众筹、学习任务转化等方式,共自主开发课程7500余门,人均创课2.25门;二是部门共建,打造专属业务知识集,五年来不断打磨《东北证券业务知识全集》,目前全集包括90个章节,共计156万字,系统地介绍公司现有的业务知识,累计学习达3万人次;三是依岗强基,构建岗位应知应会,启动“强基工程”岗位应知应会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以搭建全岗位通用应知应会、普通岗位应知应会、管理岗位应知应会三类课程体系为目标,目前,完成了示范岗位学习地图开发工作。

 

公司编写的《东北证券业务知识全集》

 

  五、处处共享:待客智汇、群策群力,萃取客服标准

 

  为加快组织智慧与经验的萃取、沉淀、共享和标准化,东北证券通过创新组织实施“待客有道”、“待客之道”、“待客讲道”三步曲行动学习项目,探索了“在学习中共享、在行动中共享、在成果中共享”的“处处共享”学习模式。行动学习采用“线上学习+情景演练+线上评学+现场培训+比赛观摩”的学习模式,应用“梳理——研答——评审——整合——优化——编订”的众建方式,干学结合,引领和带动营业网点客户服务技能提高,并同步萃取了《营业网点客户服务标准化学习手册》,手册覆盖了营业网点66项业务的服务流程与标准、服务礼仪规范,包括了每项业务的关键动作提炼、隐性工作说明、合规知识点遵守、反向行为自检、关键行为话术引导等方面,总计15万文字,员工评学达2万人次。

 

“待客”系列项目精彩瞬间及成果

 

  六、时时分享:外延价值、经验共享,传递行业声音

 

  在对内夯实文化共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东北证券积极挖掘培训工作的实践价值,借助不同媒介与平台学习和分享证券行业培训工作经验,“时时”对外传播金融人、证券人的学习风貌,宣传公司品牌。近五年,共对外参赛报送项目20余个,受邀担任评委、主题嘉宾近10次,在权威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篇,获得大小奖项10余个。上述培训外延工作,体现了证券公司的学习力和文化力,传递了证券行业声音,宣传了证券行业文化。

 

公司培训工作获得多项外部奖励

 

  以“三学”促实效,借“三享”育创新,是东北证券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证券行业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东北证券将持续完善金融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学习型组织、沉淀行业知识资产、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涵养专业主义等方面继续做实、做深,为实现金融强国梦,持续输送“善服务、能创新、精专业”的优秀金融人才。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