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走进稻香深处——中金公司六县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 分类:农村金融
  • 来源: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吴慧敏
  • 发布时间:2022-10-13 09:1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伴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通过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扩大农村需求、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带着这些问题,今年7月,中金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实地考察乡村发展的机遇及挑战。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走进稻香深处——中金公司六县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概要描述】伴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通过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扩大农村需求、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带着这些问题,今年7月,中金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实地考察乡村发展的机遇及挑战。

  • 分类:农村金融
  • 来源: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吴慧敏
  • 发布时间:2022-10-13 09:18
  • 访问量:
详情

   伴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通过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扩大农村需求、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带着这些问题,今年7月,中金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实地考察乡村发展的机遇及挑战。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中金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在中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今年7月,中金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开展乡村振兴实地调研。调研队伍由近60人组成,分成6个支队,分别前往安徽省岳西县、山西省天镇县、河南省浚县、湖南省古丈县、江苏省溧水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实地考察乡村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

 

  在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中,各支队采取实地访谈与调研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调研问卷覆盖20个乡镇、30个行政村及622户农户,累计开展县乡政府、村委会及当地企业座谈超过100场,入户农户交流超过240小时。丰富多彩的实地走访,让我们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更加鲜活、生动。

 

  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的调研报告做了哪些尝试?调研篇以六地调研为基础,将宏观视角、行业知识与乡村调研的所见所感相结合,比如山西天镇聚焦人口空心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河南浚县立足现代农业安全、湖南古丈探索特色产业振兴之路等;专题篇从数字经济、金融助力、国际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公益篇则通过回顾中金公益基金会多年来深度参与扶贫和教育帮扶、消费帮扶等公益实践,总结经验,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从粮食安全说起

 

  百年不遇的疫情加速世界格局演变,安全与发展成为各国后疫情时代最为关注的问题。乡村兴,则百业兴;粮食稳,则天下安。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高达1.3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但是,另一个层面,大豆、高梁等个别品种仍依赖进口。根据相关领域专家陈锡文的测算,我国进口需求对应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要差不多10亿亩,这意味着我国农业资源的真实自给率大约只有70%左右。其中,个别产品如大豆的自给率尚不足20%。疫情期间,全球有18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限制粮食等农产品出口,全球供应链一度受到冲击,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关键。在中金公司9月份发布的《创新:不灭的火炬——科技与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农业一章专门提出补强农业产业链前端短板的重要性。针对制种、育种等安全性较低的环节,要加速科技创新。报告从增强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覆盖范围、引导公共部门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力度、促进公私研发合作互补、重视对种源的基础研究等多个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另一个抓手是耕地。“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分散的、粗放的经营方式难以建成现代农业。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当前务农人口的逐渐老去,“谁来种地”也将成为现实问题。如何解决?河南浚县白寺村通过村集体土地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进而形成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做法,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土地份额确权入股+合作社集中整理土地+农业大户承包形成规模经营+保底分红承包收益”的运行机制,既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主体的有序更替。当然,各地由于自然禀赋、人口结构、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存在差异,推动小农生产与现代经营的转型衔接需要时间和条件,更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摸索和积累经验。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高质量的发展才是最大的安全。中国人口规模大,即使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仍将有4-5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超过美国总人口规模。同时,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6倍,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1.97倍。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乡村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过去扶贫过程中,产业扶贫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国832个脱贫县中,每个县都有主导产业。以此次调研的湖南古丈翁草村为例,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以种植白茶作为特色产业,按照“一亩白茶带动一个未脱贫的脱贫人口,每户不超过5亩”的要求,鼓励贫困户采取土地流转、茶苗折股、生产务工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2019年不仅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其茶园总面积也扩张到17.5万亩,位居湖南省前三位,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那么,立足产业扶贫的成功,如何进一步走向产业兴旺?这要从调研中看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说起。

 

  首先,部分特色产业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同样以种茶产业为例,2010-2019年中国干毛茶总产量增长近一倍,全行业过剩产量从47万吨扩大到75万吨。其次,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矛盾问题。花费大力气引进在实验室中精心培育的品种却在当地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计划中的生产基地逐步演变为“参观中心”。再次,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位农户不经意间透露,本来当地的土壤环境并不适合种植某类“特色”经济作物,后来使用化学物质将土地改变了性质,至于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没有评估过。最后,邻近区域特色产业趋同,同质化、低端化的竞争也给扶贫产业带来“有规模、无效益”的挑战。

 

  从产业扶贫走向产业兴旺,归根结底是要将乡村产业推向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立足于已有规模的基础之上,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产业的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最终实现效益。当然,光考虑“特色供给”也还不够,更要关注“特色需求”,以需求引导供给。本次调研地之一的宁夏灵武,从供给上,依托当地长枣、山草羊、麒麟西瓜等特色产品,通过当地协会统筹安排,打造特色品牌;以订单农业的方式组织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加快高新技术渗透。从需求上,一方面通过电商大力推广,形成特色产业的“出圈”,主动引导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打造私人定制的模式,比如通过给羊场设置监控,从小羊羔开始就售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何时宰羊提货到家,显著提升综合效益。

 

  通过产业融合,提升产业链整体附加值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初级种养殖业带动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一体化、以设施农业带动观光旅游、民宿等休闲服务产业发展。调研中江苏一家种植草莓的公司,面对当地已有几家大型、规模化草莓种植企业的形势,创始人另辟蹊径,一方面培育高端的特殊草莓品种,形成竞争壁垒;另一方面打造“小而美”的标准化草莓采摘园,并在周边进行孵化,形成独特的品牌竞争力。

 

  市场导向、政府支持。良好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培育和发展的早期阶段,但不同的方式带来的实际效果可能不同。比如,同样是支持电商产业的发展,有的政府直接给少数几个头部的主播现金奖励、有的则通过购买流量池(首批粉丝)并以相对分散的方式惠及更大范围的受益者,有的更是政府领导亲自上场代言,哪种做法效果更好?再比如支持民宿/旅游产业发展,有的政府直接参与规划、设计、建设,有的通过税收优惠、特殊贷款、发放消费券等给予间接支持,哪种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要素和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共同形成良性互动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广泛应用、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动能

 

  什么是数字经济?这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我们的调研问卷题目叫“数字时代的乡村振兴”,然而每到一个地点,受访者总会率先发问:什么是数字经济?中金公司去年发布《数字经济:下个十年》的报告中指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解析数字经济,第一是核心层,指的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比如软硬件、通信技术;第二个层次是狭义的数字经济,包括基于数据、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应用的新商业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平台经济;第三个层次是更广义的范畴,整个经济可能都在应用数字经济,反映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会参与的数字化转型。

 

  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如何?虽然样本有限,本次围绕“数字经济”的622份调研问卷也能看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首先,调研地农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已相对完善,4G 广泛覆盖,农户触网率普遍较高,六地农户使用移动端上网比例平均达78.6%,每日平均上网时长3小时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3.7小时相差不大;其次,现阶段农户互联网应用层次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微信、抖音、快手等应用;再次,电商是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渗透的主战场,政府、企业、农户均有通过电商销售推广的案例;最后,由于数字经济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数字技术赋能农户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轻农户相对受益较大,而传统、年纪较大的农户则受限于技术的壁垒,难以分享更多数字红利的成果。

 

  那么,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数字技术改变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产业革命。传统农业的两大生产要素是劳动力和土地,随着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涉农产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需求日益提升,比如调研中我们看到的无人机喷洒农药、自动监测设备、施水肥控制系统等等。这些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通过机械替代人工显著提升效率,更通过标准化流程增加管控、减少损耗,最终为农民带来效益。据南京溧水一家种植蓝莓的公司介绍,公司经过数字化改造之后,蓝莓的亩产值从1.5万元提升至3万元。

 

  数字技术另一个有意思的应用是通过信息化管理做到农产品溯源,实现品质保障。比如通过区块链技术为大闸蟹建立“身份证”,通过对产地环境、养殖过程、捕捞储运等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全程可溯,让用户买得放心。这会是解决“洗澡蟹”的一个有效手段吗?或许可以期待一下。

 

  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均质。在扶贫过程中,通过“互联网+云平台+数据”的方式对建档立卡户进行“量体裁衣”,实现精准扶贫。调研中,村民向我们展示了通过手机小程序查看每月补助资金的发放情况,便捷的方式也让村民们兴奋不已。同时,“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多种模式在各调研地也都有一定的应用。灵武泾兴村令我们印象深刻,当地村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很先进,除了核磁外,其他的检查项目如B超等都可以做。检查之后,村医直接通过网络把病情报告单传到市里的对口医院,专家组将在1-2天内给出反馈、出具药方,医疗服务的体验得到大幅改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数字技术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有景有情的“三农”短视频以特有的方式记录和展现着一方水土的乡村秀美、田间野趣,不仅让农村居民积极挖掘乡村的独特价值,也会重新唤起在外打工人的乡村记忆,重塑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投入乡村建设的内生意愿。另一方面,利用抖音等新传播媒介,让农村居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新观点、新风尚,有利于革除陈规陋习。调研中,在移动端上网的样本中,79%的农户使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观看短视频,80%的农户认为互联网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取到信息。

 

  当然,一路上我们也能深深感受到,面对这样一场深刻的数字革命,乡村在很多地方还存在不足,数字技术也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这既包括固有的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可能被放大,也包括数字经济下产生的新问题。例如,尽管电商发展如火如荼,但基础设施配套,尤其是物流建设仍不完善,特别是符合农产品生鲜需求的“最初一公里”冷链物流尤为缺乏;另一个是数字人才在乡村的供给不足,当地政府的数字化思维不够,“留不住人才或人才不来”成为制约农村数字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根本性瓶颈。

 

  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18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快速发展,普惠小微贷款的规模显著提升、受益的经营主体范围大幅扩大、普惠小微贷款的利率逐步下降,金融产品也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全力支持乡村发展。但是,在调研中一些银行也反映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普惠金融兼具财政的属性,如何在机制上实现普惠业务与经营目标更好地平衡?再比如,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推进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原有农商行可能被迫转向相对更弱的资产质量,如何做好风险的管控?当然,普惠小微贷款并不是天然风险高,而是规模效应不显著和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需要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使其对金融机构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或许可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保险+期货”是金融市场服务保障农民收入的另一种创新形式。2016年以来,在证监会指导下,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联合保险公司、期货公司、银行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开展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保障现货规模约1200万吨,承包土地面积约3000万亩,惠及贫困户近70万户,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相对于广大的农户而言,“保险+期货”的覆盖范围仍相对有限,其与政策性农险的融合、商业可持续性仍面临一定挑战。

 

  长期以来,中金公司综合运用金融和公益的力量,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服务和支持乡村振兴。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捐赠资金逾亿元,助力甘肃会宁等5县实现脱贫摘帽,并在西藏、新疆等地开展教育、救灾、环保等项目。同时发挥金融优势,践行乡村振兴,包括携手中债估值中心推出市场首只乡村振兴债券指数,中金期货与青海师范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培养专业人才等。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