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新模式 谋发展 创未来——华西证券“投贷联动”产品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分类:创新金融
  • 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 作者:李大成 江元明 张欣
  • 发布时间:2022-10-08 09:5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新模式 谋发展 创未来——华西证券“投贷联动”产品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概要描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 分类:创新金融
  • 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 作者:李大成 江元明 张欣
  • 发布时间:2022-10-08 09:58
  • 访问量:
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让金融回归本源,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华西证券从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出发,借鉴成都市政策性金融产品的成功运作经验,联合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在地方政策支持下合作“投贷联动”政策性创新金融产品,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华西力量。

 

  一、背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尚存在不足

 

  第一,资本市场服务能力不足。相较于欧美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体系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功能发挥上较为不足。一方面,不同于海外券商的重资本发展模式,国内券商为轻资产发展模式,业务结构上,以资本金占用少的通道型类业务和二级市场资本中介类业务为主,支持一级市场的资本金投入类业务相对有限,即券商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资本金匹配失衡。目前,私募股权投资的市场格局已较为成熟且趋于头部化,券商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私募股权总体规模中的占比低。另一方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俗称四板)融资能力及交易活跃不足,券商依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在难以促成资本聚集的情况下,券商依托新三板和四板服务中小企业的功效较小。

 

  第二,金融服务与地方经济融合度不足。券商以展业为目的,与地方政府通过讲座、路演、企业走访等形式进行互动,多为短期、松散、非连续性的合作,未能从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出发,整合券商全方位服务资源,发挥券商优势,与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制定、招商引资乃至金融产品合作等全方位建立深度合作,未能与地方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足。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金融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仍面临诸多难题,金融体系“重抵押”与科技企业“轻资产”之间存在矛盾,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模式与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难以匹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缺乏抓手,导致资本和科技难以进行更好的结合。

 

  二、探索:华西证券推出服务中小企业新模式

 

  为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华西证券制定“深耕四川,面向全国”的根据地战略,加大对区域资源投入。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参股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天府股交中心”),累计推荐两千余家企业至天府股交中心挂牌,打造以咨询、融资、并购为主的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通过培训、沙龙、走进上市公司、专家一对一、融资路演等活动形式助力中小企业融智、融资和融资源。但是,公司在积极探索中小企业服务模式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在为区域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方面难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参照四川省内银行与政府推出政策性金融产品的思路,华西证券自2019年开始探索与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作之路,借鉴政策性金融产品的成功经验,与各方反复沟通论证,并组织36家企业调研,确定通过“投贷联动”模式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投贷联动”介绍

 

  “投贷联动”产品主要面向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通过投贷联动融资模式,银行、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建立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机制,通过债权和股权投资共同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投贷联动”模式包括初始融资和后续融资两个阶段。

 

  初始融资阶段:华西证券和合作银行按20%与80%的比例分别向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资金(股权资金和债权资金的比例可调整,但以银行出资为主),担保机构对银行信贷和股权回购提供担保,政府提供风险分担、贴息等支持政策。同时,由华西证券、担保机构、政府平台等共同设立的专属配套基金,获得企业后续股权融资优先投资权,对获得“投贷联动”产品融资的企业进行后续股权投资。

 

  后续融资阶段:专属配套基金在产品期限内自主决策是否跟进企业后续股权融资。后续融资额度不高于“投贷联动”产品的初始融资期总金额,企业估值由各相关方协商,并按照市场化方式实施投资。

 

  产品要素:“投贷联动”产品最长期限为3年,降低企业阶段性还款压力,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融资额度最高为5000万元,根据企业偿债能力、业务价值和发展前景,不动产抵押,商标、专利、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质押或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保证等反担保方式,结合政府风险分担、担保机构担保、优先投资选择权等因素综合评估,增加企业融资额度。产品综合成本在5%~6%之间,相较成长期企业市场普遍融资成本较低,而且“投贷联动”模式下债权资金占比高,降低企业股权稀释程度,变相降低了企业股权融资成本。

 

  (二)“投贷联动”产品运行情况

 

  2021年8月,“投贷联动”业务模式率先在成都市高新区试点落地,产品命名为“股债通”;2022年1月,完成首个项目融资款的拨付;2022年5月,完成单笔最大金额落地,企业同时获得华西证券1000万元股权投资和成都银行3500万元贷款。截至2022年上半年,“股债通”产品共落地5个项目,合计为企业提供1.1亿元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企业资金需求与融资难题。成都高新区政府希望“股债通”产品运行3年内,产品规模达到30亿,覆盖约120家企业。在成都高新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华西证券将继续推动“投贷联动”业务模式在成都市、四川省内市(州)乃至成渝经济圈推广复制。

 

  “投贷联动”产品模式得到了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肯定与支持,并荣获2021年四川省金融学会重点课题研究二等奖。

 

  三、展望:“投贷联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投贷联动”作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工具,在监管限制下难以建立风险分担与收益共享机制,导致其在国内推行效果不甚理想。而华西证券推出的“投贷联动”产品,创新性引入担保公司作为枢纽,债权端分担风险,股权端通过基金分享投资收益,成功建立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机制,让债权和股权实现联动,共同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第二,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发挥券商金融服务专业性。华西证券通过“投贷联动”产品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与企业建立链接,同时,整合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以企业规范、行业研究、股权融资、债券融资、IPO、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并购重组等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另外,针对券商投行业务侧重保荐职能,金融服务能力发挥不足的问题,“投贷联动”产品在券商核查验证等保荐属性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跟投选择权,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大金融服务支持,持续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券商保荐职能与金融服务两条腿同步走,扭转之前顾此失彼的状况,着力提升券商资本中介、价值发现、资产定价和交易撮合等金融服务能力。

 

  第三,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推动成渝经济圈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成渝经济圈在区位、人口、科技、产业布局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然而创新资本规模及活力与其产业基础严重不匹配。金融产品是链接资本市场与企业的桥梁,资本市场通过金融产品向企业传递价值。“投贷联动”作为金融产品创新,是华西证券在场外资本市场(或一级市场)促进资本生成的机制探索,弥补券商在中小企业服务领域的短板,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互补,共同提升场外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资本供给,这也是当下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投贷联动”帮助企业建立股权融资信用,撬动政策资源及银行信贷资金,能吸引更多股权性社会资本的关注与支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探索券商在一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有力支撑成渝经济圈建设。

 

  第四,提升区域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赋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投贷联动”产品充分发挥区域银行、证券机构、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在服务地方企业的各自优势,政府与金融机构联合,改变金融服务割裂的状态,提升本土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根据中央金融供给侧改革意见,提升本土法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支持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作者单位: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苗爽;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