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张福军:在文化田地里耕耘的老黄牛

  • 分类:金融人 金融事
  • 来源:中国工商银行
  • 作者:张冰
  • 发布时间:2021-12-02 09:3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2018年11月,那是一个初冬季节,我应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宣传部之邀,参加第四届“品味书香 ‘冀’忆工行”读书月分享交流会。会前,一位面相清瘦的中年男子忙前忙后为大家分发书籍并做着引导,密实的汗珠在他额头上闪着光亮。经旁人介绍,方知他就是在“圈内”享有盛名、年逾五十的“大师”张福军。后来,老张赠给我几本历届读书月优秀作品集,竟发现每辑中都有他的佳作,作品内容丰富而不驳杂,有时温情有时厚重,与他本人一样,带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他被单位领导和同事称为“耕耘文化田地的老黄牛”。作为同事、作为挚友,我为这头“老黄牛”自豪,我更愿意跟大家一起走进他耕作的田地,感受和分享他认真尽职、默默奉献的瞬间。 ​

张福军:在文化田地里耕耘的老黄牛

【概要描述】2018年11月,那是一个初冬季节,我应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宣传部之邀,参加第四届“品味书香 ‘冀’忆工行”读书月分享交流会。会前,一位面相清瘦的中年男子忙前忙后为大家分发书籍并做着引导,密实的汗珠在他额头上闪着光亮。经旁人介绍,方知他就是在“圈内”享有盛名、年逾五十的“大师”张福军。后来,老张赠给我几本历届读书月优秀作品集,竟发现每辑中都有他的佳作,作品内容丰富而不驳杂,有时温情有时厚重,与他本人一样,带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他被单位领导和同事称为“耕耘文化田地的老黄牛”。作为同事、作为挚友,我为这头“老黄牛”自豪,我更愿意跟大家一起走进他耕作的田地,感受和分享他认真尽职、默默奉献的瞬间。

  • 分类:金融人 金融事
  • 来源:中国工商银行
  • 作者:张冰
  • 发布时间:2021-12-02 09:39
  • 访问量:
详情

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宣传部 张福军

 

  2018年11月,那是一个初冬季节,我应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宣传部之邀,参加第四届“品味书香 ‘冀’忆工行”读书月分享交流会。会前,一位面相清瘦的中年男子忙前忙后为大家分发书籍并做着引导,密实的汗珠在他额头上闪着光亮。经旁人介绍,方知他就是在“圈内”享有盛名、年逾五十的“大师”张福军。后来,老张赠给我几本历届读书月优秀作品集,竟发现每辑中都有他的佳作,作品内容丰富而不驳杂,有时温情有时厚重,与他本人一样,带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他被单位领导和同事称为“耕耘文化田地的老黄牛”。作为同事、作为挚友,我为这头“老黄牛”自豪,我更愿意跟大家一起走进他耕作的田地,感受和分享他认真尽职、默默奉献的瞬间。

  “一旦选择,便无怨无悔”

  人的命运和选择,看似一瞬间的偶然,但这偶然中有必然。决定着必然的是性格、是初心。

  1997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上级行要借调张福军到张家口分行办公室(党委宣传部)从事文字材料工作。此时的他已经在张北县支行业务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早已成为计划岗位上一名出色的资金调拨员和现金管理员。如果此时从业务转型到文字,不仅要从头学起,还要再次过上住宿舍、与家人两地分居的生活。在征求意见的时候,支行领导也委婉地说出从事文字工作的辛苦以及生活不方便等困难。但是,他考虑最多的是,工商银行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浩浩荡荡的改革大潮推进金融体制发生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新的课题,“这项工作必须得有人去做而且还得做好”,这是他反复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在那一瞬间,企业文化的召唤、对工商银行的挚爱,让他跟着内心指引接受了组织安排。1997年腊月廿八,他赴张家口分行报到,那天飘舞的雪花让北方的冬天银装素裹,他心里是温暖明亮的工行红。

  他深知只有明确的方向,才会有恒久的动力。为适应工商银行改革发展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出身于农家子弟的他从干农活儿中悟出了“参星”原理,认准正确的前行方向,始终坚守勤奋耕耘的初心。他孜孜不倦地从《人民日报》《求是》《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报刊杂志中校正航向、汲取营养、更新知识。

  他经常对年轻同事说,“我们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与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同事利用碎片化时间,从“学习大国”“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等微信公众号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趋势,将文化建设的方向始终根植于党的领导之下,根植于总行企业文化指引中,力争在工作方向上不偏离,在工作落实上不打折,保证文化传导正确无误,引领全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轨道。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工作和生活节奏。他将已经装入后备箱的旅行箱重新搬到家里,然后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期间负责编辑了52期《抗击“疫”情 河北分行在行动简讯》,全视角、多方位地展示了河北分行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快速反应和措施落地,极大地鼓舞了全辖员工抗击疫情的斗志,彰显了河北分行2万名员工大爱无疆、守望相助的责任担当。

  24年的执着坚守,他的黑发染上冰霜,但他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这个岗位上;24年的持续奋进,他的阅历日趋丰富,但他仍全身心投入到每项工作中。24年来,他就像认准目标不回头的老黄牛一样,在文化建设这片广袤的田地上,饱含热情、乐此不疲,先后荣获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03-2004年度河北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总行“2017-2019年度第五届优秀特约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文化园丁,就像老农酷爱土地”

  “不用扬鞭自奋蹄,主动作为创佳绩”,这是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对张福军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是他多年文化实践的真实写照。

  在深耕文化这块田地中,为了一个方案、一篇文章,甚至是为了一句话、一个字,他总是自己跟自己较劲,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在细节上反复推敲、论证,在不断否定中完善,在千差万别中寻求规律。

  “要让集团文化这颗种子茁壮成长,生根开花结果”。2010年总行发布企业文化体系后,他便把文化作为种子,支行网点作为田地,用心选择合适的土地,用情呵护秧苗的成长,用力锄草保墒,让“工于至诚、行以致远”企业文化在燕赵工行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近年来,在他的努力下,150余张“文化名片”熠熠生辉,较好地推进了工总行五星级单位的创建,也被系统内外选树为文化教育基地。

  “老张来指导我行文化建设,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这话的是廊坊固安支行行长张贺强。2019年,固安支行被廊坊分行推荐为特色文化标杆行建设候选单位,鉴于支行迟迟不能确定文化主题,他专程赶赴支行,与支行领导反复酝酿推敲,把支行“X之美”改为“美+”文化体系,要素从原来的十多个子项合并为五个,将合规、服务、廉洁等融入其中,既精简又全面,便于员工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作用;2020年,为挖掘合规文化典型,他赴支行深夜访谈,连续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从中寻找闪光点,为支行荣膺总行第二届“合规集体”付出了努力。期间他还抓住支行90多亿元贷款连续50个月“零不良”的故事,撰写了通讯报道《坚守的背后》,并作为河北分行“工银文化荟”故事之一推荐至总行企业文化部。

  “要让特色文化这颗种子生长在合适的土壤里。”“只要种下合适的种子,就会有好的收成,当然也得有合适的土壤,需要时常浇水锄耧”,这是挂在他嘴边常说的一句话。

  翻开2019年5月29日的《河北日报》,我被一则长篇通讯报道《探索文化兴行 推进文化体系建设——工行河北省分行“同心文化”建设显成效》所吸引,作者正是老张,在惊叹其生花妙笔同时,也了解到他在探索特色文化的艰辛与快乐。2008年,他根据河北网点分散、员工队伍庞大、思想价值多元等实际,起草了“同心工程”实施方案,随着建设需要不断完善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同心文化”。将每年五月第一个周六定为“健身日”,八至十月份为“读书月”,十月份的第二个周六为“爱心日”等等。每项活动都统一主题、统一标识、统一口号,在全辖形成了较大规模和声势的文化效应。“老张,2021年第七届读书月的主题是什么呀?”我急切地问。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主题是‘阅读红色经典、献礼建党百年’,张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哟。”竟见缝插针地做起了宣传,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

  我阅读完他的五本作品集后,心悦诚服地对他说,“老张可以啊,每本80多篇文章都是你一个人逐字逐句校对出来的,还负责撰写卷首语、编后语,而且还没发现大的毛病,真佩服你啊。”这里面,既有对他寻找出一条合适的特色文化建设路子的诚挚祝贺,也有对他“爬格子”功夫的高度赞赏,更是对他多年来深耕不辍文化田地的由衷敬佩。

  2021年5月份,我到唐山出差,恰遇唐山曹妃甸支行王丽艳副行长。交谈中得知,老张还两次现场指导过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根据支行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的特点,竭力建议将原来的“大同”文化改为“金海湾”文化,将“舵手理念”“水手精神”等有机嵌入文化体系中,经他总结提炼的《向“金海湾”出发》,先后被总行“文化周刊”“工行通讯”、城市金融报等载体刊登,产生了良好的引领效应。

  “要让文化这颗种子沐浴在适宜的阳光、空气和水分中”。日常工作中,他深知自身能力再强大,也不能给予文化建设所需要的一切。“如果说我是一头老黄牛,文化是一粒种子,那么党政工团就是保证种子生长的阳光、空气和水。”在聊天中他经常对我这样说。虽然我知道这里面有他自谦的成分,但事实也确是如此,善于党政工团联合起来做兴文化之事。2019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他与河北分行本部青年团员一起,分赴石家庄市内网点,向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学雷锋标兵献上一束鲜花。老张作为“送花使者”一员,显然是年龄最大的一员,但他切身体验了志愿者的辛苦,同时也勾起他青年时代学雷锋的种种美好回忆。

  “现在学雷锋内容有了更深的含义,更多的是从情感上、精神上关爱和关怀,全然不是过去扶老太太过马路那么简单”,他在送花结束后对团委书记说。此后,在他的协调努力下,相继促成了省行党委宣传部参与“走进雄安 面向未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青春工行·绿色金融百校行”等主题活动,在更大范围播撒下工行文化的种子,擦亮工行的金字招牌,栽下招贤纳士的梧桐树。

  “耕耘不止,老牛拉车不松套”

  文化和文学、文章有着天然的联系。老张说,“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一旦有了载体便有了活力,有了生命。这个载体就是文字、文章。”为了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他以笔为犁,深耕勤翻,践行带动效应。

  在读书分享交流会期间,我俩曾有过一次短暂的交流。我问他,“您这么多年参加了多少征文活动,写了多少篇文章啊?”,别看他平时木讷寡言,可听到“文章”二字,立马打开了话匣子。“24年来,我起草和修改的宣传报道、信息稿件在系统内外发表已经无法统计了。最近三年来在各级媒体杂志发表文章80多篇。这些文章,大部分字数超千,大部分发表在主流媒体上……”

  “文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您说说哪次征文印象最深刻?”我及时打断他的话又抛出一个新问题。他的话锋一转,又掰着手指如数家珍起来,“我先后参加过工行成立20、25、30、35周年等重要时点征文,也偶获奖项。体会最深的是参加2003年行庆20年征文,我以出纳会计常用工具算盘更新换代为计算机键盘这个小事写起,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从“铁算盘”到“铁键盘”的变迁》被《金融时报》《中国城市金融》刊登,并入选《与时代同行》大型征文集。”

  是啊!他的文章,质朴而不失文采;眼前的人,敦厚而不失周至。据其他同事讲,老张近三年参加行内外征文20余次,获奖11次,被戏称为“征文专业户”“文化建设园丁”,这些称呼名符其实。

  “各位新同事,非常羡慕你们一出校门就踏入河北工行的大门,接受系统的金融知识培训。想当年我参加工作时,总务给我们发一把算盘、一副套袖、一盒复写纸和一支红蓝圆珠笔,剩下的全凭自己摸索和师傅手把手地教了……”这是他每年给新入职员工开讲第一堂课——《我们的星辰大海》时的开场白。

  他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凝聚力,必须要了解工商银行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工商银行企业文化的传承。2018年,他顺利通过总行集团文化师资培训认证,开始在三尺讲台传授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答疑解惑、传带新人。每每在讲课的最后,他总要鼓励各位新同事,在工作中一定要拿起笔来写一写工作中的故事和体会,拿起相机拍一拍身边的精彩瞬间,从中锻炼文笔,提高对工商银行文化的感悟力、理解力。他“甘做人梯”,每次讲完课都要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勉励新同事们在文字上加强交流,“如果有任何写作上的疑问或需要我修改的文章,一定要发给我,不管改得好与坏,肯定有答复。”他诚心诚意地对“弟子们”说,赢得一致响应,起立向这位老师鼓掌致谢。

  二十多年,专注一件事;二十多年,深耕一块田;二十多年,坚守一个朴素的信念。“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张福军同志获得全国金融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是对他20多年来在文化田园里辛勤耕耘的肯定与鼓励,实乃众望所归。我相信,在荣誉面前,他会更加地奋蹄耕耘忙,在“工于至诚、行以致远”这块文化热土上,定会留下他那一串串执着而又清晰的印迹。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