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苏商银行:培育特色金融文化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 分类:资讯
  • 来源:苏商银行
  • 发布时间:2024-08-20 14:2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为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苏商银行是江苏省首家数字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认真服务基础客群,贯彻落实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文化积淀,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注入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和勤奋实干的精神动力。成立7年来,苏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文化根基,广泛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在规模、效益、质量上实现均衡发展,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速23.79%,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46.77%,截至2024年6月末,资产总额突破1200亿元,综合指标在全国19家同类银行中位列第三。2024年7月,苏商银行跻身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排名第866位,品牌综合影响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苏商银行:培育特色金融文化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概要描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为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苏商银行是江苏省首家数字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认真服务基础客群,贯彻落实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文化积淀,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注入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和勤奋实干的精神动力。成立7年来,苏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文化根基,广泛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在规模、效益、质量上实现均衡发展,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速23.79%,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46.77%,截至2024年6月末,资产总额突破1200亿元,综合指标在全国19家同类银行中位列第三。2024年7月,苏商银行跻身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排名第866位,品牌综合影响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 分类:资讯
  • 来源:苏商银行
  • 发布时间:2024-08-20 14:20
  • 访问量:
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为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苏商银行是江苏省首家数字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认真服务基础客群,贯彻落实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文化积淀,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注入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和勤奋实干的精神动力。成立7年来,苏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文化根基,广泛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在规模、效益、质量上实现均衡发展,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速23.79%,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46.77%,截至2024年6月末,资产总额突破1200亿元,综合指标在全国19家同类银行中位列第三。2024年7月,苏商银行跻身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排名第866位,品牌综合影响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金融文化底色

 

  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苏商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解决好走什么路、为谁服务等根本问题,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加强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

 

  把牢政治方向。苏商银行按照“强党建、强治理、促发展、促贡献”的思路,一以贯之抓好党建工作这个“红色引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担负起加强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将“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要求,深入落实到公司治理、战略发展、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发挥好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牢牢把握金融文化建设正确方向。

 

  坚守普惠定位。做好普惠金融服务,是民营银行的定位和使命。苏商银行坚持“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普惠金融”的经营逻辑,通过组织设置、制度保障,营造大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氛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着力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6月末,苏商银行已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客户290万户、个人消费贷款客户近500万户、存款客户超200万户,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覆盖面和满意度。

 

  建设清廉文化。苏商银行以“五要五不”为工作导向、行动标尺,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合规建设、风控教育、案例警示,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切实增强全体干部员工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员工日常行为管理,明确行为准则,强化追责问责,促进廉洁自律和合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打造“绿水青山”的金融文化生态。

 

  二、“科技使金融更简单”,擦亮金融文化特色

 

  苏商银行坚持“科技驱动的O2O银行”定位,立行之初即明确数字银行建设方向,狠抓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科技文化。

 

  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大赛、产品创新大赛等特色科技文化活动,形成科技人员“人人写专利、个个争创新”的文化氛围,促进业务和管理效率提升。近三年,苏商银行研发投入占比均保持5%以上,累计申请专利280件,全行业务和管理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成为江苏首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商业银行,入选穆迪“全球20家新锐银行”、《亚洲银行家》“全球前十数字银行”、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等权威科技榜单。

 

  提升专业能力。苏商银行倡导“研发能力、专业专注”的业务氛围,树立工程师文化、打造学习型组织,实现人人有专业、全员持证上岗,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注重引进高学历人才,全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超过40%,双一流高校学历的员工占比超过60%。创建“数字金融大讲堂”培训品牌,管理层与全体员工持续学习、共同提高,近三年全行培训人次超过2万人次。持续开展各类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先后有200多人获得新媒体运营师、数据分析师等新型资质认证。

 

  升级金融服务。运用数字技术,改造复杂的传统金融服务,升级为简单的数字金融服务,是苏商银行持之以恒的追求。苏商银行自主开发“云开”系统等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应用,持续开展“小微风控卡脖子攻关工程”,实现99%的客户来自线上、99%的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全省首家推出6位简密、免输卡号绑卡等便捷金融服务,实现个人开户最快1分钟、企业开户最快12分钟,开发运用智能机器人,逐步替代人工服务,实现1199项远程自助服务场景,累计服务2000万人次,不断接近“科技使金融更简单”目标。

 

  三、“做最辛苦的事”,发扬金融文化本色

 

  耐心服务好基础客群,这就是一项辛苦的事业,需要涵养执着拼搏、使命必达的奋斗精神。苏商银行成立以来,持续弘扬奋斗精神,全行上下坚持做最辛苦的事,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与执着拼搏,真正践行金融为民、优化金融服务。

 

  弘扬奋斗精神。大力弘扬奋斗精神、激发全行拼搏干劲,先后在一线员工中选拔了一批执着拼搏、热情投入、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已表彰12名“执着拼搏之星”、12名“使命必达之星”、17名“最辛苦的人”,形成先进辈出、群星闪耀的良好氛围,全方位展示了专业专注、积极向上的苏商银行员工形象。举办表彰人物事迹分享会,通过“执着拼搏、使命必达”优秀员工的亲身讲述,激励全员立足岗位、学习先进,艰苦奋斗、崇尚实干,员工成才成长、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明显提升。

 

  管理简单透明。简单透明是苏商银行的管理文化之要。推行平等的人际关系,简化办事流程、减少文字材料、缩减会议时长、拒绝冗长内耗,充分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组织活力。提供专才、营销、工匠三类职业发展选项,打造开放的晋升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定期开展内部竞聘,让优秀员工与干部脱颖而出,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公平竞争环境。尤其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放到市场拓展、风险管控、科技创新等一线摸爬滚打,不断提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倡导快乐幸福。激励全员努力奋斗的同时,苏商银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管理理念,持续完善荣誉体系,提供丰富福利待遇,提升员工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作为一家科技银行,科技工作者是全行员工的主力军,人数占比达到51%,其薪酬占比达到全行薪酬的75%。苏商银行注重优先提高年轻群体、中低收入员工的薪酬,收入分配向一线人员倾斜,积极落实“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原则,让文化理念落实到收入分配、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

 

  金融文化建设事关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苏商银行将加强组织推动、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合力,充分发挥“科技驱动的O2O银行”差异化优势,认真谱写“五篇大文章”,打造高质量发展民营银行的标杆,努力为金融强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编辑:苗爽;责任编辑:谷佩阳;栏目负责人:施融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