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李国华:发力“互联网+” 推动邮政转型升级

  • 分类:要论观点
  • 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时间:2016-01-01 15:4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与各领域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正在形成。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作为传统行业的中国邮政不甘人后,主动拥抱互联网,不断推进邮政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把“互联网+”作为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的战略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在推动传统邮政业务转型升级的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竞争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李国华:发力“互联网+” 推动邮政转型升级

【概要描述】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与各领域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正在形成。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作为传统行业的中国邮政不甘人后,主动拥抱互联网,不断推进邮政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把“互联网+”作为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的战略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在推动传统邮政业务转型升级的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竞争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 分类:要论观点
  • 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时间:2016-01-01 15:40
  • 访问量:
详情

 

        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与各领域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正在形成。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作为传统行业的中国邮政不甘人后,主动拥抱互联网,不断推进邮政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把“互联网+”作为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的战略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在推动传统邮政业务转型升级的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竞争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互联网+普惠金融,破解融资难题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平台化、智能化及普惠金融的产业模式、创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探索,将邮储银行打造成为开放协作的平台银行、“体验+智能”的智慧银行、平等共享的普惠银行。

 

  打造全功能的开放协作的平台银行。我们借助大数据平台,将个人网银、手机银行、微银行等电子渠道,整合为品种齐全、体验良好的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同时,依托遍布城乡的4万余个银行营业网点、10万台自助设备,打造了流程便捷、智能高效的线下营销服务平台。实现了电子渠道与实体网络的互联互通、线下实体银行与线上虚拟银行齐头并进、传统银行与智慧银行协同发展的“大渠道”经营格局。大力推进邮储银行、中邮保险、中邮证券、中邮资产的业务不断创新和协同,同时叠加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功能,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邮政金融核心业务。

 

  建设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邮储银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入挖掘“三农”、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高新技术产业等客户金融需求,以支付结算为基础,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在互联网信贷领域进行大胆尝试,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从产品创意、技术开发、试点上线等各个环节,强化产品全流程管理,尝试开办代理理财类、资金代发、小微贷款等便民金融服务,重点打造“邮e贷”(网络贷款)、“邮e购”(邮乐网电子商城)和“邮e投”(网络理财)三大系列产品,建设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开展移动展业服务,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在田间地头就能完成小额贷款的审批;针对电商客户,推出的“邮e贷”专属APP,可在线完成贷款申请、授信、支用、还款全过程。

 

  高举普惠金融大旗。邮储银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定位,与互联网企业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领域合作,搭建起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自成立以来,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万亿元,惠及近900万农户;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4万亿元,惠及1200万小微企业客户。

 

  互联网+高效物流,满足社会需要

 

  互联网对物流环节的整合改造将是一片新的蓝海,“互联网+”正被快递物流业视为新机遇,国内外快递企业也纷纷启动了对自身的“互联网+”改造。

 

  中国邮政抓住电商蓬勃发展带动快递物流高速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邮政速递物流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初步实现了信息系统、自动化和智能终端的全面应用;实现了数据采集全环节覆盖和质量监控可视化;实现了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对接,形成了支持客户服务体系的多渠道服务能力。如基于互联网全国受理的政务类项目集中办理平台,客户自助下单渠道,电子商务平台和重点大客户的系统对接等。

 

  今明两年,我们将投资100多亿元,对陆运网、投递网、信息网进行彻底改造,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陆运网,同时对航空运输网进行优化升级。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智能物流速配网络,提供集“仓储+配送+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同时,我们加快自提服务网络建设,切实解决网购终端配送不顺畅问题,力争3—5年内在全国主要城市布局5万台智能包裹柜、10万个人工自提服务点,建设开放的邮政自提服务网络平台,提升网购配送终端服务能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国际寄递业务,布局“海外仓”,努力形成遍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海外仓”网络,助推跨境电商发展。目前,邮政国际包裹快递业务量在跨境电商轻小件寄递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互联网+流通,进军农村电商

 

  农村是我国“互联网+”的短板,但也是潜力所在,农村市场正逐渐成为电商发展的下一个蓝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农村网民人数已近2亿。为了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由于受农村传统交易习惯、物流配送成本高、电商人才短缺、龙头企业及金融机构引领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步伐较慢,电商企业进农村绝非易事。因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对于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邮政一直致力于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目前,发展农村电商,对中国邮政来说,是中央有要求、央企有责任、农村有市场、邮政有优势。因此,从2014年起,我们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积极进军农村电商市场,全面参与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推动“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实践,初步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商运作模式。

 

  我们将邮乐网作为邮政发展农村电商的购物平台,并开发了邮掌柜操作系统,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电商网络体系。线上基于邮乐网电商购物平台,线下选取部分符合条件的社会商超,建设一批能够提供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的“村邮乐购”实体网点,实现线上线下(O2O)的资源联动效应。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使农民朋友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推动“工业品下乡”。另一方面,开设网上农产品销售专区,引导各地农产品企业和农户上网销售,推动“农产品进城”。这既解决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问题,带动了大批农村电商带头人发家致富,又促进了农村居民的就业和稳定。

 

  截至目前,中国邮政在全国的“村邮乐购”实体店数量已突破11万家,全国已有上万种农产品通过邮掌柜系统实现线上交易,今年以来,邮政农村电商交易规模达130亿元人民币。

 

  互联网+邮政业务,推动传统行业转型

 

  近几年,中国邮政不断加快传统邮政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积极推行“互联网+邮政业务”发展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我们开通了邮政网上营业厅及手机邮局、微信邮局,打造全业务功能的电子邮政客户服务平台。邮政网上营业厅,实现了在线办理报刊订阅、中邮保险、明信片、集邮预订等功能。邮政集邮网厅自2014年11月开通以来点击量已超过2.6亿人次,营造了良好的集邮文化氛围。“互联网+商函”与“微信+商函”平台实现了传统商函与线上渠道的融合,搭建了名址信息电子地图查询营销平台,推出了会员资料、试用装、成绩单、门票等多种线上申领、线下寄递的客户综合服务。

 

  近年来,中国邮政通过积极与互联网融合,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在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邮政位居143位,较上年提升25位;在“2015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居22位;在英国《银行家》“2015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邮储银行总资产位居23位。今年1—11月份,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8.2%;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7.2%。

 

  2016年,中国邮政将迎来开办12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中国邮政的融合发展,催生邮政新业态,开辟邮政发展新空间。

     (本文作者系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