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引领金融•专访┃东方证券党委书记宋雪枫: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凝聚抓党建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 分类:访谈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
  • 发布时间:2023-05-16 15:5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东方证券成立于1998年3月,经过25年发展,从一家仅有586名员工、36家营业网点的地方性券商,逐渐壮大为总资产超3600亿元,员工超8000人,拥有7家子公司,在全国89个城市设有179家分支机构,提供证券、期货、资产管理、理财、投行、投资咨询及证券研究等全方位、一站式专业综合金融服务的全国性券商。公司秉承“团结 进取 务实 高效”的企业精神,坚持“客户至上 以人为本 专业服务 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成为具有行业一流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现代投资银行。

党建引领金融•专访┃东方证券党委书记宋雪枫: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凝聚抓党建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概要描述】东方证券成立于1998年3月,经过25年发展,从一家仅有586名员工、36家营业网点的地方性券商,逐渐壮大为总资产超3600亿元,员工超8000人,拥有7家子公司,在全国89个城市设有179家分支机构,提供证券、期货、资产管理、理财、投行、投资咨询及证券研究等全方位、一站式专业综合金融服务的全国性券商。公司秉承“团结 进取 务实 高效”的企业精神,坚持“客户至上 以人为本 专业服务 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成为具有行业一流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现代投资银行。

  • 分类:访谈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
  • 发布时间:2023-05-16 15:55
  • 访问量:
详情

  编者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金融工作意义重大。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以文化建设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为发挥金融系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交流,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更多金融机构的生动实践,近日,《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专访了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宋雪枫同志。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宋雪枫

 

访谈嘉宾简介:

  宋雪枫,现任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正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

 

单位简介:

  东方证券成立于1998年3月,经过25年发展,从一家仅有586名员工、36家营业网点的地方性券商,逐渐壮大为总资产超3600亿元,员工超8000人,拥有7家子公司,在全国89个城市设有179家分支机构,提供证券、期货、资产管理、理财、投行、投资咨询及证券研究等全方位、一站式专业综合金融服务的全国性券商。公司秉承“团结 进取 务实 高效”的企业精神,坚持“客户至上 以人为本 专业服务 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成为具有行业一流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现代投资银行。

 

  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宋书记,您好!今年是东方证券成立25周年,成立以来,公司勇做金融改革的探索者、创新者,实现了从地方性券商到区域性券商,再成为证券金融控股集团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请您谈谈近年公司发展取得的成效?

 

  宋雪枫:东方证券成立于1998年3月,总部设在上海。经过20余年发展,东方证券从一家仅有586名员工、36家营业网点的地方性证券公司,逐渐壮大为总资产超3600亿元,员工超8000人,拥有7家子公司,在全国89个城市设有179家分支机构的全国性券商。公司于2015年3月A股IPO上市,2016年7月8日H股发行上市,成为行业内第五家A+H股上市券商。

 

  风雨兼程25载,不忘初心砥砺行。25年建设发展,东方证券以稳健而扎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从经营数据来看,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成立初期增长170倍和70倍。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37亿元,同比上涨41.93%;净利润14.28亿元,同比上涨525.67%。公司多次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金融创新成果奖,连续14年获得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分类评价A类。

 

  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公司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公司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公司还先后于200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5年荣获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上海企业创新文化优秀品牌。2022年,公司被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定为“2021-2022年金融系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公司党建案例以专家评审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党建工作案例汇编(2021)》。

 

  回顾东方证券25年的发展历程,公司业务经营之所以能够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近年来取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上级单位、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全体干部和员工的担当尽责、奋斗拼搏。

 

  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业务实绩彰显党建成效。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金融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证券行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党委如何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宋雪枫: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并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企业党建工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自成立以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先后提炼形成“八个长抓不懈”“五项基本经验”等党建工作方法,并在实践中确立了“党建和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发展理念。近年来,公司党委着力推进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代同步、发展同频,以“五个引领”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是引领打造富有优势的党建品牌。公司党委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健全完善“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常态长效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公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举办微党课大赛、党章接力阅读、职工读好书等活动,积极培育党建文化。积极推进打造党建品牌矩阵,公司党委“幸福家园”“东方文化下午茶”“清风为伴”“党建添富”先后获评市国资委系统“上海国企党建品牌”。

 

  二是引领走出专业特色的发展之路。公司党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做强做优为目标,着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投行转型为抓手,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财富管理转型为起点,打造客户服务特色;以旗下“东方红”“汇添富”等知名资产管理品牌为平台,更好帮助百姓进行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在投资银行、固定收益、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重点业务领域进行转型和突破,持续为各类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努力实现结构优化、平稳转型、效益倍增的目标。

 

  三是引领实现高效协同的公司治理。公司党委推动构建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强化业务部门价值创造核心功能,持续提升ROE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组织架构优化。坚持数字赋能提升,打造“东方大脑”“东方天玑”等一系列数字化平台,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

 

  四是引领培育创新创效的发展动能。坚持创新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公司完成国内首单绿色科技创新可交换公司债券,完成首笔碳排放权交易,助力绿色经济;成功发行全球首单欧元玉兰债,开创该品种项下中资券商境外直发结构的先河;旗下汇添富基金成功发行“张江ETF”创新金融产品,体现上海科创实力和科创产业发展成果;公司“发行类REITs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12个案例成功入选上海市国资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案例汇编》,全面展现公司创新发展的内在活力。

 

  五是引领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公司党委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化落实“四责协同”机制。通过年度自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在全公司范围组织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检查。制定政治监督工作清单,建立监督会商机制,形成协作配合、信息共享、监督作用互补的大监督体系。对标集团巡察制度,制定联合督查实施意见。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精心打造廉洁文化。

 

  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请您结合公司实际,谈谈有哪些具体举措?

 

  宋雪枫: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必须着力在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上下更大功夫。公司党委要以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在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更大功夫,在建设一流现代投资银行的征程中奋力谱写新篇章。

 

  一是切实抓好学习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党委班子先后5次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公司党委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成功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暨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为全体党员开设中央党校专题网课,确保学习分层分类、全面覆盖。第一时间召开主题教育工作部署会,不折不扣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率先示范,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

 

  二是切实抓好调查研究,以大调研大走访深入基层解难题。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制定《东方证券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抓好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及公司领导班子个人调查研究计划,突出深入基层,听真话、察实情,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突出研究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真正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突出转化运用,切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具体举措。

 

  三是切实抓好行动实践,以十大专项行动促进公司改革发展。公司党委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重实践和求实效相促进,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大专项行动”,推动绿色金融、数字赋能、普惠金融、风险防控、全面从严治党等十方面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公司提质增效、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文化建设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支柱,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请问,东方证券在推进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探索,形成了什么样的特色文化?

 

  宋雪枫:东方证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25年来企业文化的积淀、引领和滋养。近年来,公司党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 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立足公司改革发展实际,不断赋予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以人为本、共同奋斗”的特色文化,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使其成为推动公司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精神财富和价值底蕴。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把握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多年来,公司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党建引领,聚焦政治铸魂,以党的建设统领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确保企业文化前进方向。公司党委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发布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明确以党建为引领,以弘扬核心价值观和品牌塑造为主线,全面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从战略层面把历史底蕴、行业特征、“东方精神”与打造现代金融企业有机结合。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公司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学习文化自信自强的丰富内涵,进一步细化了全面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实景画、施工图,从党的二十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推进企业文化传承发展。根据公司新时期改革发展要求,公司党委把企业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深层命题,在坚守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弘扬企业精神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推进建立与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要求相适应、与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相匹配、与员工共同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体系。2022年公司党委修订发布新版《企业文化理念手册》,进一步明确公司新时期倡导弘扬的一整套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建起支撑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体系,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指引方向、凝心聚力的独特基因,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遵循。

 

  三是坚持打造品牌,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公司通过项目化、产品化、品牌化的方式推进文化建设,使全体干部职工看得见、摸得着、觉得好,推动实现“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以文化项目引发员工共鸣,通过精心设计和系统实施,使无形的理念、精神、要求,变成实实在在落地的项目,让员工在参与中增强思想认同与行动自觉。例如连续6年开展“东方文化群英会”宣讲活动,以榜样力量弘扬正能量;连续5年发放“长期服务奖”纪念章,鼓励员工长期服务、积极奉献的精神。每月举办“东方悦读”活动,打造书香满东方的良好氛围。以文化产品传递价值理念,成为聆听基层声音、激励砥砺前行的“精神食粮”。例如连续8年开展“东方文化下午茶”,搭建公司高管与基层一线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创设“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员工建言平台,建立党委联系基层员工的常态化线上机制。以文化活动凝聚员工力量,发掘优秀人才。例如持续开展“金帆行动”“菁英计划”等品牌项目,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舞台。连续十几年开展职工文化节,20多个文体协会常态化运作,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一系列文化品牌项目不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汇聚起推动公司前行的强大动力。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25年来,东方证券在党建引领下,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特色之路。展望未来,在新发展格局下,东方证券党委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向下一个25年踔厉奋进。

 

(责任编辑:蒋泽然;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