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信社424亿元贷款为新市民幸福生活“加码”
- 分类:民生金融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学习强国号
- 发布时间:2023-03-29 14:2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近年来,广西农信社深入贯彻《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积极履行地方金融主力军使命担当,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23年2月末,累计投放服务新市民相关贷款424亿元,持续为新市民幸福生活“加码”。
广西农信社424亿元贷款为新市民幸福生活“加码”
【概要描述】近年来,广西农信社深入贯彻《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积极履行地方金融主力军使命担当,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23年2月末,累计投放服务新市民相关贷款424亿元,持续为新市民幸福生活“加码”。
- 分类:民生金融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学习强国号
- 发布时间:2023-03-29 14:22
- 访问量:
近年来,广西农信社深入贯彻《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积极履行地方金融主力军使命担当,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23年2月末,累计投放服务新市民相关贷款424亿元,持续为新市民幸福生活“加码”。
马山农商行工作人员向脱贫户宣传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产品
积极主动对接新市民客户。重点做好原有农村客户进城务工后的跟踪对接服务,优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新市民的后续服务,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产品,为具备创业能力和意愿的易地搬迁新市民提供信贷支持,支持脱贫人口通过生产发展增收致富。同时,主动对接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获取新市民、吸纳新市民较多的企业、行业和区域的基本信息。此外,主动对接对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快递、环卫、家政等行业,深入产业基地、工业园区、集贸市场等重点行业,批量获取新市民相关信息,深入了解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提供金融咨询、政策宣传等金融服务。
兴安农合行工作人员到新市民家中进行反假宣传
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将新市民金融服务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延伸,通过积极对接重点行业、数据共享等方式,加强农村客户进城务工后的跟踪对接服务。构建客户分层分类体系,为新市民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结合农信机构实际,根据新市民进城时间长短和所需的金融服务不同,分为三类客群(进城时间1年以内的新市民、进城时间1-3年的新市民、进城时间3年以上的新市民),根据不同客群的需求,重点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龙州农商行工作人员深入水果批发市场为商户办理“桂惠贷”
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聚焦新市民在安居、创业、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优化提升信贷政策、营业网点服务机制、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推出“新市民贷”专属产品,充分利用妇女创业贷款、易农贷、富民贷、商税贷、人才贷、工匠贷等多个特色信贷产品,加强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桂惠贷”“青穗贷(青年创业贷款)”“信易贷”“银税互动”优惠政策,在优惠力度和执行效率上向新市民倾斜。截至2023年2月末,累计投放服务新市民相关贷款424亿元,惠及新市民客户近30万人次。
南宁市区联社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巾帼展风采,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向市民宣传普及反洗钱、反诈骗等一系列金融安全知识
减费让利新市民。一方面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桂惠贷”“国家创业担保贷款”“青穗贷”等优惠政策,给予新市民贷款适当的内部转移定价(FTP)优惠,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小微企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灵活设置还款期限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依法合规降低专业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减免账户费用。按规定减免新市民个人借记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务费、跨行取款手续费等费用,减轻客户负担。
灵山联社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开展移动支付便民服务活动
逆势扩招大学生“稳就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积极响应国家“六稳”“六保”政策号召,2020—2021年,广西农信社先后招聘区内外高校毕业生2000多人,其中,应届毕业生超过50%,本科以上学历超过88%;2022年,推进实施“三个一千”人才战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101人,创近年招聘人数新高,重点引进金融科技、法律、涉农类等急需专业人才,为广大应届和历届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