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
/
《雷锋连线》20230219 王学仁:带领云大进入国家211工程 89岁老校长的家国情怀(中)

《雷锋连线》20230219 王学仁:带领云大进入国家211工程 89岁老校长的家国情怀(中)

  • 分类:《雷锋连线》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雷锋文化中心
  • 发布时间:2023-02-19 1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王学仁,男,汉族,1934年10月出生,云南省建水人。1957年参加工作,云南大学二级教授,云南大学、原长春地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云南大学数学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校长等职。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个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ICSA应用统计奖”等称号及荣誉。

《雷锋连线》20230219 王学仁:带领云大进入国家211工程 89岁老校长的家国情怀(中)

【概要描述】王学仁,男,汉族,1934年10月出生,云南省建水人。1957年参加工作,云南大学二级教授,云南大学、原长春地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云南大学数学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校长等职。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个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ICSA应用统计奖”等称号及荣誉。

  • 分类:《雷锋连线》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雷锋文化中心
  • 发布时间:2023-02-19 10:00
  • 访问量:
详情

  王学仁,男,汉族,1934年10月出生,云南省建水人。1957年参加工作,云南大学二级教授,云南大学、原长春地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云南大学数学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校长等职。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个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ICSA应用统计奖”等称号及荣誉。

 

  时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王学仁任期届满,主动要求离开领导岗位,辞去校长职务。同学们对这位带着他们探索数学奥秘、教会他们做人、同时带着云南大学步入211工程的老校长依依不舍,感激他为云大做出的贡献,自发组织给他写下了这张卡片。

  究竟是一位怎样德高望重的师者,才会令全体同学将他铭刻在心?

 

  他把数学与地质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数学地质”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被誉为我国“数学地质”的创始人之一。

 

  他坚持将多种“数理统计”的理论应用于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探、气象预测等,解决了诸多重要实际问题。

 

  在出任云南大学校长期间,他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想,带领云南大学步入211行列,成为地方大学中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大学。

 

  他坚持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无数学子。

 

  现已89岁高龄的他,仍在参与着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孜孜不倦地战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把数学和地质相结合 通过计算找到矿层

 

  数学与地质结合的机缘还要从王学仁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交集说起,当华罗庚筛选出了用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以及用以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后,便将这些方法在全国推广。华罗庚在云南推广期间,王学仁陪同华罗庚到了许多工厂,一路上不断向他学习,这给他很多启发。王学仁认为,数学是一个基础的理论科学,基础学科要起到效果,就需要跟实际相结合。

 

  华罗庚离开后,有个地质队找到王学仁,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个优先法、统筹法都没有办法解决的地质找矿的问题。此时地质队有两台钻机,其中一台已经达到了所需深度,但是找不出矿。总工程师希望王学仁能用数学的方法计算一下,让这台钻机能找出矿来。一听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吓了一跳。“这样的问题是从来没有想象过。但如果我要马上回绝人家的话,那不就是让人家以后都不相信数学能有什么用处。”王学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道。

 

  “靠地质研究的方法不一定能让钻机找出矿来,但说不定我用数学的办法计算后还有一线希望。”王学仁说,他当时是下了狠心、硬着头皮,与地质队重新按照数学的计算办法切数据,把“数学”和“找矿”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制作模型,计算出在哪些位置是有希望找出矿的。

 

  连地质成分都看不懂的王学仁,努力“吃透”地质学。“说实在的,我不能说是变成一个地质学家,但是一定要吃透他们地质找矿的经验,再考虑怎么通过数学建立模型,用数学的方法去做。”

 

  他先后到过云南的10多个矿区,和工人们一起风餐露宿,从识地图、测数据开始,直到研究勘探程序,最终掌握了地质找矿的规律。

 

  “矿产埋在地下,是一个非常不规矩的东西。怎么用数学去解决它,这不是个单因素的问题,是个多因素的问题。这就需要构想出一个很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做。”他把数学与地质学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数学地质"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最后成功通过数学选出钻孔,在30米的地方找到了60米的矿层。

 

  “当时,我是数学、地质,还有计算机三样结合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就叫做数学地质的利用。”他的“数学地质”理论结束了我国地质找矿“罗盘、铁锤、放大镜”3大件的古老方式,被誉为我国"数学地质"的创始人之一。

 

  开创应用统计研究 填补我国空白

 

  他身体力行,围绕云南社会和经济出现的问题为主,用数学方法提出解决方案。

 

  他搭建数学模型进行地质、公安、生物、农业等数据处理,在实用方面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学地质”、“应用统计”、“异体点理论和应用”等课题的研究,这课题既有系统的理论创新,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完成了一系列论文著作,开创了我国应用统计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将云南大学统计系建设成国内具有独到特色的应用统计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上世纪90年代前后,他所带领的云大统计系在结合地质、找矿、经济等应用方面做到了全国的领先,成果也在全国数一数二。

 

  当时,云南大学数理统计教研室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一共就只有4个人,根本没有什么“力量”可言。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他专门到教育部,经过教育部批准办了全国第一个“全国基础数学的研究生班”。这个研究生班请了中国科学院各个科目的相关基础研究人员给学生讲课,吸引北大、清华等各个高校的年轻人参加。研究生班办了四年,期间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分布在国内外。有了这些力量,云大统计专业渐渐发展壮大。当时国家教育部统计组的组长张尧庭评价道:“云南大学从一个很小的统计教研室,培养出这么一大批人才,在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全国没有一家可以替代。”对此,王学仁自豪地表示:“我们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再把他们送去更好的学校让他们苦练本事,然后让他们将学会的技能传递回来。所以当时我们的统计系在全国的实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荣获全国劳模 努力为人民做事

 

  王学仁认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具备强烈的使命感。“一个人一生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自己工作一定要有个目标,另外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去到达这个目标。”

 

  1978年,王学仁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作为该大会云南的会员,他倍感荣耀。也是在这一年,他还获得了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模称号。

 

  面对诸多荣誉,王学仁反而有些忐忑,他坦言,压力大,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愧对这些荣誉。但他有着自己的目标:为人正直、勤奋为民、孜孜不倦、贡献社会。他最崇敬的两个人是陶行知和屠呦呦,他认为他们都是捧着一颗真心,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事的人。他说:“我自己是个平凡人,离这些人的距离还远得很。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样的人是真正的楷模。”

 

  延续熊庆来校长精神 带领云南大学步入211工程

 

  老校长熊庆来一生心系云南大学,致力于将家乡的大学建设成小清华。经过他12年的耕耘,将云南大学建设成了中国著名大学。“他也是位数学家,如果他专注于数学,他可以更加辉煌。”熊庆来校长的精神让王学仁非常触动,他希望能更好地延续熊庆来校长的精神,为云南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做更多事情。

 

  1992年,成为云南大学校长后,他得知国家要进行211工程建设,他便为此而努力。“后来江总书记就给我们提了‘立足祖国边疆、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题词,给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勇气。”王学仁认为,云南大学是地方的学校,地方学校不为云南做事、不为云南服务,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全校师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精心选择课题,校园建设等。

 

  1996年的5月5日,云南大学通过审批进入全国26所211大学之列。从此,云南大学从地方大学提高至国家211工程大学,让王学仁恢复云南大学历史地位的初心得到了回馈,不仅对王学仁来说意义非凡,对全校师生来说也是一份厚重的礼物。

 

  王学仁始终认为,恢复云南大学历史地位,是他们这一辈肩上的责任。回忆云南大学成功入选211工程的情景,他仍然非常骄傲。

 

  要求学生融会贯通 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作为一名老师,王学仁对学生也有着自己的要求。“不管读书也好,写文章也好,首先一定要读懂要吃透,读一遍两遍三遍五遍,看看哪些是精华,把那些精华吸收过来让自己能够利用。然后要看出人家是什么样的思想,要把人家的思想吃透,甚至换一种思想、换一种方法做得比他更好。”王学仁说道:“无论看一篇文章也好,读一篇论文也好,还是写一本书也好,读透、读懂以后,你就知道它还有哪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我还可能在哪些地方比它做得更好,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王学仁一直要求学生们对知识要融会贯通,要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即使年事已高,但是王学仁仍然坚持每天七点进办公室,周末和假期也风雨无阻。如今在云南大学的校园里,或者在学校食堂,很多学生会经常遇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都会主动跑过来向他问好、帮他打饭。春风化雨数十载,桃李飘香万树春,虽然这些年轻的学生都是在他退休后才进入云大的,但几乎没人不认识他。

 

  云南大学也即将迎来百年华诞,这位老校长也送出了自己最诚挚的祝福:“我相信云南大学的明天会更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学生、老师,都会比我们做得更好,希望都寄托在你们的身上。”(视频素材取自中国文明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