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国家助学贷款:助学,筑梦,铸人

  • 分类:民生金融
  • 来源:中国银行
  • 作者:曾俊康 张梦衍 陈智敏
  • 发布时间:2022-12-30 14:1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使经济较困难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

国家助学贷款:助学,筑梦,铸人

【概要描述】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使经济较困难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

  • 分类:民生金融
  • 来源:中国银行
  • 作者:曾俊康 张梦衍 陈智敏
  • 发布时间:2022-12-30 14:17
  • 访问量:
详情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使经济较困难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

 

  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印发《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决定于当年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试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向学校借款逐步转化为向银行贷款,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正式建立。2000年2月和8月,国家对1999年出台的政策进行了两次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高校进行推广。2004年6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方便贷款、防范风险”为原则,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政策进一步优惠,机制进一步规范。

 

  勇担社会责任,彰显国企风采。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是最早承办国家助学贷款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是2004新政策出台以来,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的中央部属高校(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独家承办银行。自个人信贷管理系统投产上线至今,国家助学贷款功能不断升级优化。从线下单笔录入到支持批量导入,极大地减轻了一线业务人员录入的负担。2018年1月,中行支持学生线上提交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为进一步提升线上贷款速度,2022年3月,总行消费金融部提交“国家助学贷款全流程线上化”需求并于5月份顺利实施。2022年5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的通知(财教〔2022〕110号),中行6月完成功能上线。

 

  党建引领,业技融合,敏捷响应。国家助学贷款全流程线上化复杂度高,工作量大,关联系统近四十个,交易链路长,联调难度大,测试环境不稳定。项目开发工作存在时间紧、任务重、关联系统多等难点。项目团队党建引领,党员同事勇于担当,带头攻坚克难,为保障项目进度,PO、开发、测试、UI紧密协作,相互补位,每天超长时间工作持续40多天。在项目经理、团队经理、部门领导等多方协调支持下,及时解决项目实施期间的关键问题或风险。支持国助产品节点界面定制化、数据项管理功能,适应灵活多变的国助业务发展及政策变化,提高业务效率,解放分行基层手工压力,为学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贷款服务。科技赋能,落实国家政策,推进国助紧急任务实施,项目启动仅三个月过后,便实现了第一次功能上线。

 

  在中央的正确引领和全行员工的努力下,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不菲成绩。作为以金融力量,支持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作为首批承办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金融机构,20多年来中行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约250亿元,对接高校3116所,对接资助中心1所,帮助近200万名学子顺利完成学业。2012年起,中国银行联合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连续十年开展“资助育人”系列活动;连续两年独家支持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为广大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2012年至2022年的10年间,累计28.5万学生申请,申请笔数32.3万,申请金额达67亿,截至6月15日放款金额达186.8亿,贷款余额21.9亿。项目组技术骨干党员兼国家助学贷款的受益者陈智敏同志谈道:“因家庭贫困,本科阶段我通过中国银行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手续方便快捷高效,在校期间贷款免息和延迟还本。解决了学费问题后,我安心学习,毕业后有幸加入中国银行软件中心,负责个人信贷管理系统的建设。中行大力支持落实国家助学政策,提供高效快捷的贷款服务帮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学子们学有所成,实现个人价值,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中国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未来,个人信贷管理系统会继续落实国家政策、行党委政策要求,履行大行责任,发扬攻坚克难,不畏艰辛的精神,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推进数字化功能,赋能业务创新发展,筑牢客户服务根基,为广大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保驾护航,为我国人才培养做好强力保障。(作者单位: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深圳))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