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扬帆再起航 奋进新征程 全力谱写上海证券科技发展新篇章

  • 分类:创新金融
  • 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 作者:牟大恩
  • 发布时间:2022-09-13 16:5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金融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金融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金融科技作为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在这十年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是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务提质增效的十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更是强调了科技兴国的战略。上海证券全面贯彻国家新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将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抓手,强调金融科技创新立足于业务需求和问题本身,金融科技要能够持续为金融业务赋能,二者相互促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公司独树一帜的科技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扬帆再起航 奋进新征程 全力谱写上海证券科技发展新篇章

【概要描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金融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金融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金融科技作为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在这十年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是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务提质增效的十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更是强调了科技兴国的战略。上海证券全面贯彻国家新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将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抓手,强调金融科技创新立足于业务需求和问题本身,金融科技要能够持续为金融业务赋能,二者相互促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公司独树一帜的科技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 分类:创新金融
  • 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 作者:牟大恩
  • 发布时间:2022-09-13 16:52
  • 访问量:
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金融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金融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金融科技作为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在这十年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是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务提质增效的十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更是强调了科技兴国的战略。上海证券全面贯彻国家新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将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抓手,强调金融科技创新立足于业务需求和问题本身,金融科技要能够持续为金融业务赋能,二者相互促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公司独树一帜的科技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一、回顾过往,砥砺十年,稳中求进

 

  十年前,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的成就,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是上海证券金融科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十年。这十年,上证科技人“以梦为马、拓新纪元”,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勇气、毅力,用心淳朴、低调踏实、保持定力,在金融科技领域潜心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十年公司的发展,我们技术赋能、稳步推进、持续创新,构建了公司两地三中心的基础设施体系;从0到1建设大数据平台;深耕科技前沿探索,并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项;完成了港股通、科创板、北交所等行业重大项目的平稳上线;应对了持续万亿交易量的市场震荡;构建云原生的应用开发体系;自研开发机构交易服务平台。几乎每个节假日、每个周末,上证科技人都在公司进行开发、测试、上线、应急演练,所有的努力只为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我们也在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服务,从行业追随者起步,持续进位赶超,毅然走上科技引领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平稳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促转型

 

  根据业务和资本市场发展变化,完成多个应用系统和平台的建设,并完成核心系统改造升级。同时开始布局金融科技,早在2018年上海证券就打造了“业务驱动的智能数据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智能化数据服务和智能化平台管理功能;2019年构建了一体化的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运维日志采集分析、监控告警以及智能故障预测等;2021年打造单向视频开户,涵盖了OCR、图像识别等技术,有效实现单向开户过程中的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自助开户服务。2021年应用RPA机器人辅助清算工作以及业务办理审核的各项流程;2022年参与资本市场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应用区块链、云计算、隐私计算和联邦学习等技术探索在保障投资者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可信共享,解决行业数据共享痛点问题,助力行业数据共享生态建设,为行业进行数据共享技术的探索提供参考。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上海证券各业务场景中赋能效应凸显,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封控不停工,为业务开展保驾护航

 

  在上海疫情形势最严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信息技术总部总经理孙一伟亲自带队驻守运维一线奋战70天,最终有力保障各系统正常平稳运行,保障客户交易正常进行。在疫情时期,仍高质量完成资本市场的重点项目建设,包括:沪、深、北交易所货银兑付改革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业务的实施;沪、深新债券交易规则实施;互联互通全球存托凭证业务、沪、深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变更、北交所定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上交所B转H业务等重点项目,并完成相关系统优化升级工作,有力保障各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坚持创新探索,激活发展新动能

 

  积极参与行业科技相关课题研究、创新试点以及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完成资本市场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多项,完成证券业协会及交易所研究课题多项,为科技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能。在2021年开展的“第8届证券期货科技奖”上海证券2项研究课题入选。在2022年参与《行业科技发展推进机制研究》课题,为行业科技发展建言献策,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完善和调整公司科技发展路径,为公司在正确的科技发展路径上平稳前行提供理论指导。2022年上半年已申报协会、交易所研究课题达7项之多,创新试点项目4个,涉及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未来我们将以更加积极和务实的心态,积极参与行业研究课题和创新试点项目的探索,并力争在科技的前沿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四)多措并举,聚焦精细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支持公司发展战略,培育特色化科技服务能力,支持业务快速发展需求,进一步实现团队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信息技术总部对下属二级部门进行调整,分工更加精细,职责更加明确。与此同时,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各项科技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多措并举,保证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和优化,创新能力和业务赋能水平整体提升

 

  二、立足当下,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过去的十年,为金融科技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立足当下,我们斗志昂扬。着眼于公司财富管理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结合公司科技十四五规划,立足公司当前科技发展现状,对公司十四五科技规划“以金融科技赋能有专业特色的财富管理型券商”战略任务进行拆解,制定了分步骤、有节奏的科技发展路径,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和具体任务。

 

  (一)加强顶层战略设计,明确规划指引

 

  为了更好地快速响应业务快速迭代的需求,适应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制定了“1+1+3+N”的科技发展规划。即建设1个基于云原生的敏捷的数智化研发管理体系;打造1个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客户数据平台;3个业务赋能基座(业务中台、技术中台、AI中台);N个业务场景联动赋能中心,如产品中心、客户中心、活动中心、运营中心、营销中心、投教中心等。全力打造一体化、微服务分布式自主可控的、面向业务赋能的数智化科创体系架构。

 

  规划分两个阶段。其中,2022-2023年以“强基础,补短板,破瓶颈,超融合”为主的平台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阶段,对业务能力的沉淀、共享、复用,敏捷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生态化建设打下基础,2023-2025年“科技引领,聚焦突破,建特色、构生态”为主的特色化和生态化构建阶段,实现核心能力自主可控,全面赋能业务,实现从科技支撑到科技驱动的转变,构建具有上海证券特色的科技生态。

 

  (二)构建敏捷研发体系,提升IT效能

 

  科技研发体系作为金融科技中最为基础的能力,横向需打通业务与科技协同流程,纵向要打通研发过程各专业领域管理流程,全面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水平。当前我们正在设计和建设基于云原生的金融科技数智化科创研发体系,整合现有科技管理系统及DevOps工具链,对标同业科技管理流程,采用云原生技术和低代码方式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和效能可量化的敏捷研发体系。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金融科技基石。当前正在加紧推进“三中心、四朵云、五大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建设符合行业标准的“两地三中心”机房及核心环网,实现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同城双活,异地双活,可以满足不同灾难场景下的业务连续性要求;建设灵活可扩展的企业级的生产云、研发测试云、数据库云,实现云资源集团化共享和运营,打造新一代敏捷、弹性、安全的混合云架构;建设赋能云服务及业务发展的Iaas层服务能力,PaaS层服务能力、云平台管理能力、云治理及云安全能力,打磨IaaS、PaaS和SaaS相结合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实现研发资源一体化和平台化,实现降本增效。

 

  同时,也在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客户数据平台,实现客户和产品画像,构建客户标签,洞察客户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挖掘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为客户进行精准产品推送,为实现精细化运营、减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和业务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技术保障。

 

  (四)打造行业特色中台,助力数智化发展

 

  基于云原生的微服务架构及敏捷研发方法论,统筹构建公司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及AI中台,共享业务服务能力及智能服务能力。其中,业务中台将共通的业务下沉整合成通用的服务平台,集中提供用户、客户、产品、权益、运营等业务服务。根据业务场景打造多个业务能力赋能中心,将众多后台系统的能力复用,形成面向前台、可复用的数字化能力。打通系统间的壁垒,打通各业务板块之间链接和协同,解决传统“烟囱式”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实现业务互联互通,提升业务创新效率,加速响应业务需求,进而打造开放能力。技术中台提供通用的底层框架、引擎、中间件,降低技术管理成本、实现系统快速迭代、支持敏捷业务研发。AI中台提供智能算法能力,包括算法服务、模型训练、计算资源调度等,通过统一API接口暴露出服务。通过中台“变速齿轮”顺滑连接前台需求和后台资源,向前赋能业务,向后助力后台服务稳定求精,达到敏态敏而智,稳态稳而快的目的。

 

  (五)构建业务能力中心,赋能业务转型

 

  我们始终坚持长期的战略思想,以业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基于上海证券的独特基因和资源禀赋,通过技术与业务超融合,深度协同,依托于平台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业务中台,构建多个业务赋能中心。包括打造统一账户中心、客户中心、产品中心、资讯中心、行情中心、权益中心、投资研究中心、基金投研中心、财富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渠道运营中心等,进而打造“投、研、顾、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业务及管理数字化能力提升,逐步构建科技赋能生态圈。

 

  三、展望未来,守正出奇,行稳致远

 

  展望未来,更加感到任重而道远。随着上海证券各项金融牌照的补全,服务领域更加宽广和丰富,服务方式更加智能和便捷,金融科技为金融业赋能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金融科技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工具,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加强合作,共建金融科技生态圈

 

  将围绕行业内优势专业领域,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创新研发、产业孵化为主要内容,以安全可控为前提,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公司等多方合作,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生态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未来将逐步推进三个一的打法:一是签订一份协议,与优质的金融科技公司签订一份战略协议;二是成立一个联合实验室,开展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探索AI在智能投研、投资顾问、用户画像、智能客服、精准营销、智能风控、文本审核等场景的应用;三是打造一个品牌,在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我们要立足上海证券自身特色,打造出独树一帜的上海证券科技品牌和竞争力。

 

  (二)坚守合规底线,促进高质量发展

 

  合规是底线,行稳方能致远。上海证券将严守监管底线,筑牢发展之基,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和业务高质量发展。当前上海证券积极参与“云网库链”科创项目实践工作,积极参与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协同创新试点探索,未来,我们将继续为科技赋能监管贡献力量。

 

  新征程、新起点,乘创新之风,扬科技之帆,为做强上海证券,打造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品牌知名的有专业特色的财富管理型券商努力奋斗。(作者单位: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苗爽;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