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四个自信”引领中国金融监管

  • 分类:金融党建
  • 作者:陈伟钢
  • 发布时间:2022-07-14 19:2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金融无论在规模、结构、业态,还是在功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金融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传统、落后的计划性金融,转变成初具现代金融功能特征的市场化金融,金融监管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严密、越来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坚持“四个自信”是金融监管取得成效的力量源泉。

“四个自信”引领中国金融监管

【概要描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金融无论在规模、结构、业态,还是在功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金融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传统、落后的计划性金融,转变成初具现代金融功能特征的市场化金融,金融监管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严密、越来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坚持“四个自信”是金融监管取得成效的力量源泉。

  • 分类:金融党建
  • 作者:陈伟钢
  • 发布时间:2022-07-14 19:21
  • 访问量:
详情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正在转变成小康、进步、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金融无论在规模、结构、业态,还是在功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金融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传统、落后的计划性金融,转变成初具现代金融功能特征的市场化金融,金融监管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严密、越来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坚持“四个自信”是金融监管取得成效的力量源泉。

 

一、道路自信,是金融监管的旗帜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之路,金融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宗旨决定的。回望百年,党领导一代又一代金融人,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谱写了中华民族恢宏的金融史篇。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决定了金融监管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时刻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近年来,金融监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金融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等领域金融支持,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是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就要在任何时候体现民本情怀。新时代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需要开拓新的思路,创造新的机制,让金融工作渗透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用金融工作的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赢得人心。

 

二、理论自信,是金融监管的行动指南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同样,也是指导金融监管工作的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纵观历史,金融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原则,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打破金融资本垄断,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服务实体经济尤其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大力度,不断推出新举措,确保金融回归本源,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2017年至2021年,银行业总资产年均增速8.1%。同期,银行保险机构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分别增加72.3万亿元和25.7万亿元, 其中,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13万亿元和6.5万亿元。科技企业信贷和绿色信贷年均增速超过1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5.5%。金融扶贫成效显著,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超过99%。保险赔款成为各种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近期在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维护公平竞争,坚决反对垄断,充分发挥了资本在金融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三、制度自信,是金融监管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金融系统形成了一系列规范有效的科学制度。

 

维护金融安全,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制度。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经历过多次重大风险考验,之所以没有发生全面的金融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预防为先、防患未然,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监管部门发布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据银保监会统计,过去5年,累计恢复与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600多家,坚决惩治掩盖不良资产,严厉打击做假账。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涉案金额1.56万亿元。深入推进P2P网贷专项整治工作,约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无牌照互联网资管机构、支付机构、股权众筹平台、网络互助平台全部清退。为了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常态化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恶意掏空金融机构的违法股东。过去5年,监管部门累计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6万家次,合计罚没122亿元。

 

四、文化自信,是金融监管的精神标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积极认同、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为金融领域创建风清气正的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办好中国金融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党对金融工作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更要铸牢党对金融工作绝对领导的信念,永远把讲政治放在金融工作的首位。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金融领域持续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引领带动行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近几年金融反腐和处置风险一体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监管部门坚决查处风险乱象背后的腐败问题,严厉惩治各类监管失守和违法犯罪行为。随着金融反腐治乱力度不断加大,金融领域强监管的态势不断完善,严标准的氛围正在形成,一批市场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被果断查处,一批官商勾结、利益输送、违法侵占的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

 

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监管盲区、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显著减少,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更趋理性。不断增强监管队伍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从严整治监管队伍,制定并实施非公务交往、个人投融资行为等规定,构建与监管对象“亲”“清”关系,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金融治理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作者系中国银保监会原党校副校长)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