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展普惠金融 服务人民需求

  • 分类:民生金融
  • 来源:中国进出口银行
  • 作者:汪旸 何继源 张潇予
  • 发布时间:2022-06-24 10:2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普惠金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金融服务以更经济的方式惠及所有群体的重要金融服务,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普惠金融,满足人民需要,是中国金融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的政治责任,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关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关乎人民福祉的重大事业,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事业的政治性、人民性。进出口银行多年来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作为坚守政策性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水平。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展普惠金融 服务人民需求

【概要描述】普惠金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金融服务以更经济的方式惠及所有群体的重要金融服务,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普惠金融,满足人民需要,是中国金融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的政治责任,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关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关乎人民福祉的重大事业,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事业的政治性、人民性。进出口银行多年来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作为坚守政策性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水平。

  • 分类:民生金融
  • 来源:中国进出口银行
  • 作者:汪旸 何继源 张潇予
  • 发布时间:2022-06-24 10:27
  • 访问量:
详情

   普惠金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金融服务以更经济的方式惠及所有群体的重要金融服务,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普惠金融,满足人民需要,是中国金融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的政治责任,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关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关乎人民福祉的重大事业,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事业的政治性、人民性。进出口银行多年来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作为坚守政策性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水平。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论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围绕发展普惠金融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普惠金融、发展什么样的普惠金融、怎样发展普惠金融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发展普惠金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针对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金融机构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就要坚持植根人民,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普惠金融是金融领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试验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金融,实际上就是坚持人民在金融工作中的主体价值和中心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工作的政治底色。

 

  发展普惠金融,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金融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手,以民为本、改善民生、服务人民是其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关系百姓柴米油盐,是承载万家忧乐的天下公器;金融不能只服务大企业、大行业、大城市,而要更多地关注中小微企业、社会贫困群体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的丰硕成果和金融创新的“雨露甘霖”。

 

  发展普惠金融,必须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县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要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按照“健全机制、持续发展,机会平等、惠及民生,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防范风险、推进创新”等原则,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发展普惠金融,必须把支持民营经济、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点。2015年1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实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比如,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要改善营商环境,减轻税费负担,提供更多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稳定经营、持续增收”。

 

  二、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进出口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认识

 

  发展普惠金融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应尽之责。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普惠金融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也多次部署普惠金融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6年部署实施的《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原则要求和实施方案。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改革工作作出部署。进出口银行作为国有政策性银行,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普惠金融工作。

 

  发展普惠金融是坚持政策性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题中之义。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特别就政策性金融的属性作出重要论断,一针见血地指出,政策的背后本质是政治,政策性就是政治性。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政策性金融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治性是政策性金融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政策性金融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普惠金融,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更好地把政策性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体现在实际工作中。

 

  发展普惠金融是坚守主责主业、服务好民营企业这一重要外贸主体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进出口领域,2021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了56.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47.6万家,外商投资企业8.2万家。从进出口规模看,民营企业2019年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2021年进出口值的占比达到了48.6%,接近半壁江山。发展普惠金融,更好支持民营经济,更好支持中小微外贸主体,进出口银行才能更好履行服务对外贸易、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职责。

 

  三、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到行动上,着力发展普惠金融,更好服务人民需求

 

  进出口银行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服务人民群众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摸索政策性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性金融工具,打造便利化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以小微企业为重点的普惠金融工作健康发展。在新时代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中,进出口银行以仅有的31家经营性分支机构、1000 余名信贷员,在2021年服务了7.6万户小微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了23.7%,走出了一条政策性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道路。

 

  坚持走群众路线,改进作风、精准聚焦,摸清企业“急难愁盼”。普惠金融广泛覆盖各类市场主体,发展高质量政策性普惠金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服务对象,找准服务着力点,找到惠民之道。进出口银行党委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建立联系基层制度,定期深入中小微市场主体、定点帮扶县村开展调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行党委带领全行干部员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关于发展普惠金融、关于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交流研讨,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以学促行、学用结合,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客户企业摸清“急难愁盼”问题,走访调研企业数量覆盖了全行客户总数的60%,累计完成了近900件办实事重点事项。树牢寓管理于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强化教育监督管理,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签署银企廉洁合作协议等方式,引导干部员工拒绝围猎腐蚀,引导客户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心无旁骛、合法经营,着力构建“亲”“清”银企关系。

 

  创新金融服务,量体裁衣、精准滴灌,为企业“输血供氧”。不断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相继推出“保理E贷”“保理通”等普惠金融产品,推动核心企业信用向上下游小微企业传导,为供应链上游小微企业提供优质便捷保理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供应链核心企业稳链固链强链。推动成功落地“电商贷”,通过构建贯穿跨境全供应链和生态圈的“海外仓+”金融服务体系,满足跨境电商企业从采购到销售全流程资金需求,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设立“风险共担转贷款”等政策性外贸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定向支持有进出口业务实绩的小微企业。不断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启动百家小微外贸企业保稳提质专项行动,探索既符合小微外贸企业特点,又能有效满足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需求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强化科技赋能,依托IT蓝图建设,打造互联网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操作业务、业务申请后一小时内放款、异地免开户等便捷服务,极大地满足产业链末端小微企业资金管理需求。坚持常态化减费让利,让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得实惠。通过免收企业转账汇款手续费、减半收取支付结算手续费等方式,让利受疫情影响企业。给予中小企业延期付息和无还本续贷支持,延长中小企业客户授信方案有效期,用好直贷和转贷产品,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建立完善转贷款台账检查制度,定期检查用款企业资质和终端贷款利率,督促转贷行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确保政策性资金惠及小微企业。

 

  健全体制机制,为普惠金融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着力加强机构建设。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进出口银行专门成立了普惠金融服务部,以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支持薄弱环节的作用,集中信贷资源为小微企业、扶贫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及时调整优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能设置,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加强战略谋划。将普惠金融纳入全行“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着力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将普惠金融列入经营单位年度考核,把“小微企业转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涉农与精准扶贫贷款”、“定点扶贫”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信贷资源向普惠金融业务领域倾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进出口银行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政策性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持之以恒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