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书剑:培育优秀企业文化 筑牢稳健运行基石 实现集约高效内涵式发展
- 分类:访谈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
- 发布时间:2021-09-09 17:3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家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同样也是北京银行的灵魂,是推动北京银行行稳致远、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北京银行始终坚持大力弘扬“诚信、稳健、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使命,坚持“建设服务领先的国际一流银行”的企业愿景,这是引领北京银行走向未来的深厚底蕴。截至目前,北京银行资产规模已经达到3.06万亿元,成为首家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城商行,品牌价值达654亿元,位居中国银行业第7位;一级资本在全球千家大银行位居第62位,连续8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
专访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书剑:培育优秀企业文化 筑牢稳健运行基石 实现集约高效内涵式发展
【概要描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家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同样也是北京银行的灵魂,是推动北京银行行稳致远、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北京银行始终坚持大力弘扬“诚信、稳健、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使命,坚持“建设服务领先的国际一流银行”的企业愿景,这是引领北京银行走向未来的深厚底蕴。截至目前,北京银行资产规模已经达到3.06万亿元,成为首家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城商行,品牌价值达654亿元,位居中国银行业第7位;一级资本在全球千家大银行位居第62位,连续8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
- 分类:访谈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
- 发布时间:2021-09-09 17:32
- 访问量:
编者按: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2021年初,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书剑荣获“2019-2020年全国金融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发挥先进典型和“关键少数”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近日,《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专访了杨书剑同志。
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杨书剑
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年初,您荣获“2019-2020年全国金融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首先请谈谈对金融文化的理解。
杨书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文化来源于金融实践活动,是社会文化中法律准则、价值取向、道德伦理等在金融领域中的特定表现和具体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二〇三五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金融文化提供了重大机遇。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道路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推进新时代金融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强大的金融文化基因。
金融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俭节约、谦虚谨慎、公正无私、诚实守信等优秀民族精神,这是我国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金融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纵观百年红色金融发展历史,金融文化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国金融业实现稳健发展的关键;要始终体现金融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满足人民金融需求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强化金融企业使命担当中持续深化金融文化内涵。金融文化需要引领企业更好地承担责任使命,实现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努力打造成为有担当、有作为、有温度的金融机构。担当政治责任,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改革开放大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全局中谋划自身发展;担当经济责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以特色金融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担当社会责任,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服务力度,关注民生发展,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公益事业,实现与所在社区共成长。当前,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要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能力,健全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绿色信贷;同时坚持数字转型、绿色办公、低碳运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据我们了解,北京银行经营绩效多年来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连续八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瞩目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请问,在推动改革转型发展的同时,塑造了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杨书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家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同样也是北京银行的灵魂,是推动北京银行行稳致远、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北京银行始终坚持大力弘扬“诚信、稳健、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使命,坚持“建设服务领先的国际一流银行”的企业愿景,这是引领北京银行走向未来的深厚底蕴。截至目前,北京银行资产规模已经达到3.06万亿元,成为首家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城商行,品牌价值达654亿元,位居中国银行业第7位;一级资本在全球千家大银行位居第62位,连续8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
北京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北京银行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将党建引领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和业务发展各领域,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深化政治定力与市场活力的有机融合,形成党建引领全行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党建引领是北京银行取得一切成绩、克服一切困难的最大底气,始终贯穿北京银行发展的主线,也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
坚守依法合规底线,确保筑牢稳健运行的基石。紧跟形势变化和监管要求,主动全面防控风险,不断夯实内部管理,持续完善合规制度,积极组织合规培训,大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持续完善覆盖合规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反洗钱风险等的合规管理体系,为全行高质量发展夯实内控管理基础。特别是,持续开展制度重检,对合规体系文件和非体系规章制度文件逐一进行梳理;持续夯实管理基础,在财务预算、费用管理、绩效考核、运营体系、数据质量、科技系统、用工制度以及反洗钱工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着力强化管理基础;持续强化风险管控,进一步完善不良资产倒查机制、问题线索移交机制等工作机制,切实强化风险内控体系,健全发展长效机制,夯实行稳致远发展基础。
持续推进廉洁建设,涵养清廉金融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清廉金融文化引领方向、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落实《北京银行业保险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工作规划(2021-2023年)》,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举措,将警示教育工作与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充分释放叠加效应,提升干部员工拒腐防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制订北京银行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将清廉金融文化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要求。推动清廉金融文化与依法合规要求相结合,将清廉从业要求制度化、规范化,将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融入公司治理、融入风险防控、融入合规管理、融入全面从严治党,涵养全行清廉金融文化良好氛围。未来,北京银行将持续发挥清廉文化严操守、强根本、利长远的战略性作用,为实现“百年银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面对不断变化、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北京银行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杨书剑:作为首都金融企业,北京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市国资委的战略部署以及各项监管工作要求,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永恒的主题。今年以来,我行立足社会发展大势,深入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进程,强化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坚持审慎合规经营,加快信贷结构优化、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提升金融数字化创新能力,推动业务稳健增长和转型发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一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监管新规,严格按照“全资产、全口径、全流程、全机构、全方位”要求,坚持从战略高度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探索符合北京银行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架构,建立由各类风险限额指标组成的风险偏好体系,嵌入日常经营决策中并持续监测,确保全行战略目标的统一实施;强化各级机构管理,突出差异化管控原则,明确各层级风险防控职责,建立完善畅通的风险汇报机制,严守风险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前瞻性风险管理。深入开展行业研究,细化信贷政策指引,强化业务准入标准。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加大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力度,提升制造业、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零售业务占比。突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通过增信、产品置换、控额等措施推动实质风险有效压降。坚持“控大额、控限额、控累加、控占比”原则,强化全流程大额授信管控。定期开展风险压力测试,提前做好风险化解预案。
三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规范化操作管理,制定标准化审查要点规范,优化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出台投贷后标准化管理手册,聚焦实质风险管控。强化重点环节检查监督,开展贷款真实性回访,强化授信审批与放款的常态化监督,实施重点经营单位派驻督导机制。强化风险责任落实,重点管控业务实施台账式管理,明确责任人和风险化解时间表;严格实施风险倒查,深入溯源不良成因,严格责任认定。
四是强化智慧风控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有效提升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开发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及时预警企业财务数据异常及欺诈情况。上线企业“疑似关联关系”识别项目,提升对“隐性”关联关系企业的识别能力。搭建全面风险预警管理平台,持续引入工商、征信、司法、处罚、舆情、债券、法规等十余类数据,实现智能化预警分析。持续优化升级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等风控工具与系统。
五是严肃风险管理文化。坚持审慎稳健经营理念,增强风险意识与合规意识,压降大额风险暴露,严肃大额不良问责,强化集中度考核,扭转经营单位贪大求全的经营理念。完善履职档案管理,根据经营单位履职情况,实施差异化管理。建立大额风险约谈机制,对不良资产较高、潜在风险较大、风险化解措施落实不力的单位,直接约谈分行领导班子。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强化不良资产问责,对于存在重大违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委介入,深入查找背后隐藏的廉洁风险。
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请问,在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方面有哪些举措?
杨书剑: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北京银行积极推进“金融+科技”深度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技金融特色服务,以数字化转型实现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
一方面,坚守服务首都初心定位,强化科技金融特色优势。作为首都科技金融的“先行者”,北京银行根植首都,紧跟国家战略、首都发展脉搏,匹配市场需求,始终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中心,将科技金融作为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核心选择,依托北京科技资源优势,创新金融服务,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之路。目前,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近1700亿元,累计为3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6800亿元。一是升级组织架构,将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升级为科技创新金融中心。聚焦北京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出台“北京银行升级科技金融服务,助推北京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六个聚焦”,实施“六大升级”,打造科技金融创新高地,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模式创新,加大特色支行建设力度。全行科技特色支行达到26家,较去年新增3家,其中北京地区15家。三是加快科技赋能,推动特色金融业务向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与北京市税务局签订“线上银税互动”合作协议,研发上线对公“银税贷”“房抵贷”“流水贷”等线上产品。上线银担在线系统,提升银担合作质效。研发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专属线上化信用贷款产品。四是支持首都重大活动,连续三年作为独家银行战略合作伙伴支持“中关村论坛”举办,冠名支持“中国北京创新创业大赛季(2020)”,持续提升科技金融品牌影响力。
另一方面,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科技赋能能力。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系统架构、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能力、强化风险控制、丰富场景生态,实现业务架构和IT架构的转型。一是聚焦用户体验,打造敏捷前台。践行移动优先战略,以零售业务、信用卡业务、企业业务、普惠金融业务及移动办公“五大APP”为抓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用户数字化交互体验。整合移动APP、微信小程序、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各类前端渠道,形成互通互联、能力整合的多渠道服务体系。以开放银行为抓手,推进场景金融建设。二是聚焦能力共享,打造聚能中台。持续推进顺天平台建设、打造北京银行“京智大脑”,夯实全行技术底座,在聚合支付平台、开放银行、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大数据风控引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加速推进“京智大脑”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构建企业级“数据湖”,打通全行数据壁垒,规划企业级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数字化应用框架体系;自主研发“京牛”流程机器人,组织首届“京牛RPA”业务流程数字化竞赛,孵化流程优化项目30余个,提升业务处理效率30%以上。三是聚焦流程管控,打造强健后台。打造“面向柜员,面向客户,面向运维”的京智柜面系统。全面升级、完善远程客服系统,拉近与客户距离,保证交易安全。启动核心系统下移工作、推进核算引擎建设、推进运营模式转型。打造“京管云”金融托管云建设,为自建场景奠定技术基础。持续优化流程,逐步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集约化,提升业务处理效能,全面提高全行运营能力。
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网:踏上“十四五”新征程,金融业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如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您行有怎样的安排和部署?
杨书剑:面对“十四五”的重大历史机遇,北京银行将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构建“讲政治、创价值、担责任”的企业文化和发展使命来引领发展,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加快五大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业绩增长基础。
一是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强化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深化零售业务转型,加快推动公司客户倍增计划,推动全行业务结构更加均衡、更可持续,实现集约高效的内涵式发展。二是业务结构由公司为主向公司零售并重转型。用5年时间将零售利润占比提升至50%,实现公司零售等各项业务均衡发展。三是客户结构由大中型向中小微转型。北京银行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市民百姓”是发展定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服务品牌。加快客户结构转型就是要通过聚焦服务小微、服务普惠客户,做大做厚公司客户基础,全面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四是营运能力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适应发展新形势,加快数字化转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北京银行将以核心系统升级“211”工程统筹推进“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持续提升数字时代运营服务能力,加快科技赋能。五是管理模式由指标督导向支持服务转型。积极践行“中后台为前台服务,全行为一线服务”的管理理念,强化前瞻研究、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敏捷协作机制,打造服务型总行。
相关链接:
版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