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性贡献

  • 分类:工作论坛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作者:李萍萍
  • 发布时间:2021-01-06 15: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而其最新成果即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深刻解读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逻辑脉络,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在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和思想演进中,充分理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性贡献

【概要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而其最新成果即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深刻解读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逻辑脉络,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在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和思想演进中,充分理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

  • 分类:工作论坛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作者:李萍萍
  • 发布时间:2021-01-06 15:00
  • 访问量:
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而其最新成果即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

 

  深刻解读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逻辑脉络,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在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和思想演进中,充分理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以及基本原理,对于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大有裨益。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脉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在19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迅速蔓延,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受严重压迫和剥削的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急需有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能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时而生。

 

  1843年10月至1845年1月期间,马克思侨居巴黎为研究政治经济学做了大量笔记,后来被称为《巴黎笔记》。《笔记》用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观点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考察了“货币异化”中人的“相互异化”,研究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特殊性,指出由于私有制和交换的发展使劳动者的劳动失去了原有的创造活动的意义,成为一种“谋生的劳动”、“异化的劳动”。

 

  1844年2月,恩格斯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首次站在社会主义立场,揭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私有制视为当然的前提,而不研究它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分析了资本主义关系的非人道性质及其所包含的深刻矛盾,指出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要导致以消灭私有制为目的的革命;同年马克思完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次从人类劳动的实践角度考察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开辟了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之路。

 

  1847年7月,马克思发表《哲学的贫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论战性地概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强调工人阶级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根本改造的真正的社会力量,而“劳动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随后不久,1847年冬天,马克思接着又发表了《雇佣劳动与资本》,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劳动力成为商品、产生剩余价值的过程和秘密。

 

  1859年马克思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以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六大篇章结构将之前对经济的思考更加系统化叙述。1867年之后陆续出版《资本论》四卷,更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透明而精辟地揭秘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正是资本主义社会赖于存续和旋转的轴心。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框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研究对象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研究方法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显微镜式地照见社会经济细胞(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基本构成和生命活动,聚焦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四个环节上,劳动与资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挥什么作用,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分配。

 

  基本原理一: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人类社会经济形式遵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发展轨迹向前演进。不论在哪种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才是财富的构成内容。到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据经济方式的主导地位,资本家无形中分离了劳动的二重性,将商品的价值凝结在无差别的抽象劳动中,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剩余价值的逻辑起点由此而来。

 

  基本原理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体现在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生产要素的结合过程,这个过程的劳动产品所有权却归属于资本家。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二重性决定了劳动力作为商品的二重性,劳动力在具体劳动过程中运用其具有差别的使用价值创造的价值形成了价值增殖,这恰恰是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所在。

 

  基本原理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动机来源于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追求。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增殖需要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来实现。资本在购买阶段停止,货币资本就会转变为贮藏货币;资本在生产阶段停止,就会引发劳动力失业,生产资料闲置;资本在售卖阶段停止,就会造成商品积压和流通中断。资本主义社会要继续下去,必须是资本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上周期循环。

 

  基本原理四: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劳动在社会价值的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小,支付能力逐渐下降,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化和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益缩小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会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基本原理五: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使资本家不仅可以支配自有资本,还可以凭借信用,支配别人的资本、财产和劳动。通过信用的扩张,社会财富加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生产与消费的对立,使经济危机往往表现为货币危机或信用危机的表象。

 

  基本原理六: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凭借土地所有权(一种单纯的财产权)瓜分剩余价值而获取地租。不论土地的用途是用于经营农业、建造房产、开采矿产等,都必须支付地租。

 

  基本原理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谁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价值,谁就拥有对利润、地租、工资的分配权。

 

  基本原理八: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产生人与人之间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占有和支配,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基本原理九: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国际化的必然演进,是剩余价值对全球分工的必然追求。生产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输出是为完成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性贡献

 

  正如马克思所说,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性、实践性贡献。

 

  一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要相适应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要求有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制度优势,就能保障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经济体制机制全方位地不折不扣、一以贯之地贯彻与执行,立体式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二是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片沃土上浇灌出的实践成果,通过发挥政府作用,调整和优化生产与消费环节的社会主义经济运动,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适应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对比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劳动群众持续弱化的购买力难以匹配不断扩张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化和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益缩小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矛盾,破解生产与消费的对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

 

  三是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于新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

 

  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就解决生产力问题、生产与流通均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生产方式国际化问题和劳动力价值的公平正义问题作出的时代回应,以生产力创新争取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以协调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盘活区域资源均衡配置,下好全国发展一盘棋;以绿色理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开放理念把握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共享理念实现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基本目标。

 

  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破解自由市场经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作出了伟大的理论贡献。

 

  四是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资本为中心的自由市场经济,为追逐剩余价值而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规模扩大化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之间不可调和矛盾日益尖锐,必然会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如何既能充分利用自由市场配置资源效能,又能管控和约束资本的无序扩张,就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市场体系,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

 

  五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关系决定生产、消费、交换、分配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赖以旋转的轴心,生产资料公有制意味着工人阶级既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人公,也是付出劳动力价值的劳动者。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私有制改造到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和认识阶段,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六是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前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分配制度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事求是地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通过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缩小行业的收入差距,避免生产与消费环节的矛盾加大;通过加大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加大民生投入,改革税收政策,调整和优化税率结构,减轻中等收入者负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面对仍然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不摘”要求,坚决使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这些在分配领域的制度性举措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我们国家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七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适应国际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国内循环为开放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战略支撑,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善作善为,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些内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学说,为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