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特约研究员专栏┃廖有明:人民性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诗词观的重要内容

  • 分类:调查研究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学习强国号
  • 作者:廖有明
  • 发布时间:2024-04-23 09:2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诗词观是指人们对诗词的认识或看法。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陈毅和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下简称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漫长岁月中戎马倥偬,日理万机,写诗填词是他们的余事。战争年代的马背上、转战途中、作战指挥室和低矮窑洞等都是他们诗兴大发,佳作迭出的难得场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列车内,住所里,田埂间和练兵场都成为他们填词题联的绝好舞台。由于老一辈革命家没有留下他们专门的诗论著作,今天我们学习、鉴赏和运用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观,一是需要从他们有关诗词的谈话、信笺和批示中去认识和归纳;二是要从他们创作的诗词本身去体会和提炼。

特约研究员专栏┃廖有明:人民性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诗词观的重要内容

【概要描述】诗词观是指人们对诗词的认识或看法。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陈毅和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下简称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漫长岁月中戎马倥偬,日理万机,写诗填词是他们的余事。战争年代的马背上、转战途中、作战指挥室和低矮窑洞等都是他们诗兴大发,佳作迭出的难得场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列车内,住所里,田埂间和练兵场都成为他们填词题联的绝好舞台。由于老一辈革命家没有留下他们专门的诗论著作,今天我们学习、鉴赏和运用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观,一是需要从他们有关诗词的谈话、信笺和批示中去认识和归纳;二是要从他们创作的诗词本身去体会和提炼。

  • 分类:调查研究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学习强国号
  • 作者:廖有明
  • 发布时间:2024-04-23 09:26
  • 访问量:
详情

  诗词观是指人们对诗词的认识或看法。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陈毅和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下简称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漫长岁月中戎马倥偬,日理万机,写诗填词是他们的余事。战争年代的马背上、转战途中、作战指挥室和低矮窑洞等都是他们诗兴大发,佳作迭出的难得场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列车内,住所里,田埂间和练兵场都成为他们填词题联的绝好舞台。由于老一辈革命家没有留下他们专门的诗论著作,今天我们学习、鉴赏和运用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观,一是需要从他们有关诗词的谈话、信笺和批示中去认识和归纳;二是要从他们创作的诗词本身去体会和提炼。笔者认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观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诗词应成为反映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变化的先声。毛泽东说过,要“反映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我写了两首诗,略等于近来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力。”(注:指宣传消灭血吸虫的成就和意义)二是诗词要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毛泽东赞扬唐朝白居易诗的精华在于作者与人民有平等思想。他说,“白居易尽管在宫廷身居高位,但是仍然接近群众,并在作品中表达普通老百姓的情绪和愿望。”三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豪放与婉约、严肃和诙谐、儿女情长与铜瑟铁板等都是诗词的表现形式,应兼收并蓄。正如毛泽东所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四是诗词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不能“主题虽好,诗意无多(毛泽东语)”。五是诗词要运用赋比兴的修辞方法。毛泽东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六是诗词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人民大众。毛泽东强调,“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这些词(笔者注:指《清平乐·蒋桂战争等6首词》)是在1927年至1931年在马背上哼成的。”七是坚持以新诗为主体,旧体诗词也将长期存在。毛泽东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又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性格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八是主张诗有达诂和诗不宜注等。其所以不宜注,因为作者和读者对每首诗都有不同认识和理解,很难说谁对谁错。因此毛泽东说过,“解诗之难,由此可见。”笔者在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诗词过程中,深切感悟尽管时代变迁,物是人非,但他们的诗词仍然熠熠生辉,百读不厌,常学常新,其中人民性是贯穿他们诗词观的一条红线,现论述如下:

 

  一、老一辈革命家诗词藴含深厚的悯民情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经济科技实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强大,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亿万民众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万家墨面没藁莱,敢有歌吟动地哀”(鲁迅《无题》)。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文明古国到处的田园都荒芜了,广大民众都面黄肌瘦。呼天唤地,号啕痛哭,但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哪个敢咳嗽一声呢?只能为人刀爼,我为鱼肉。

 

  老一辈革命家的孩提时代生活在中国革命的前夜,他们亲眼目睹山河破碎、饿殍遍地,国家羸弱的状况日复一日,催生出对广大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同情。“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毛泽东《五古·挽易昌陶》)。1915年5月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等21条非法要求,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这一天后来被称为国耻日。湖南第一师范学生易昌陶品学兼优,对北洋政府接受日本21条的卖国行径义愤填膺,郁闷不乐,不久即英年病逝。毛泽东痛失一位交往密切的同班同学,悲悯亡友的不幸多舛。同年5月23日他题一副挽联悼念,6月25日又在给“湘生”谈治学问题的信中抄录了这首五古诗。诗中“愁杀”“余哀”语出汉代《古诗十九首》中“萧萧愁杀人”“慷慨有余哀。”意思是易昌陶在青春年华即早早结束了生命使同学们十分忧愁,留下不尽的悲哀,同时也感到国家命运艰难、拯救苍生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落在他们这代的肩上。据笔者统计,1910至1925年毛泽东共写下7首励志诗词,这些诗词中分别用了君、郎、母、庶、汝、百侣、同学和书生等字词,都是具象化了的人民形象。今天我们品鉴这些诗词,作者的悯民情怀跃然纸上。

 

  “久受飞灾怜百姓,长经苦战叹佳兵”(朱德《感时五首用杜甫<诸将>诗韵》。1918年作者写此诗时年32岁,担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飞灾”即意外的灾害,由于军阀混战,给老百姓带来的是漫无尽头的飞灾横祸。作者厌倦长年的征战生活,叹息好用武力之人,并在同首诗中用“伟人心事在争城”的含蓄语言讽刺各地军阀蓄意挑起战事,谋求统治一方而不顾人民的死活。民主革命时期,朱德身负人民军队总司令重任,擘画军事,指挥战争,创作的诗词中无不折射出三军统帅对劳苦大众的诚挚感情,如“己饥己溺”“无奈人民”“困民水火”“久困人民”及“民望救”等。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陈毅《赣南游击词》)。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毅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继续领导艰苦卓绝的赣方游击战争。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和赣南革命根据地继续进行围追堵截,对红军和共产党人实行“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白色恐怖。诗人用“草木变枯焦”来描述敌人扫荡的惨烈,战火将满地的草木都烧成枯萎焦土。“空前古”是亘古空前词语的倒装,反映出敌人屠杀给老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根据地的人民并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他们擦干了同伴的血迹,掩埋完烈士的尸骨继续投入战斗,终于取得了“再请把兵交(陈毅语)”的喜人战果。

 

  “东邻入寇又三秋,蚕食鲸吞历世仇。”(董必武《和朱总司令诗》)。1940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三周年,我党领导的全民抗战仍然处于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大片国土沦陷为日本占领区后,日军在这些地方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犯下空前严重、灭绝人性的罪行。如日军731部队等开始将带有病毒的投掷器投放到中国许多地区,造成大量的民众死亡。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掳掠和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等,其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作者斟酌用词,“东邻”指东边邻居,无疑是指与我国一海相隔的邻国日本,而直接用日本则过于直白。“入寇”语出《三国演义》“倘吴、蜀入寇,如之奈何?”指以征服或掳掠为目的的窜犯,是贬义词,同样如改用日寇、日本,一是与前面的东邻意思重复,二是过于直白,难以体现诗词用词含蓄的审美要求。一个“又”字揭示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成性的战争惯犯本质。“蚕食鲸吞”语出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运用这个成语十分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逐步侵略达到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世仇”指世世代代有仇。回顾历史,自唐以降,中日之间就发生过五次战争,特别是1894年甲午海战,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告终。作者时年虽然只有8岁,但这一民族不幸却在他的童年刻下了深刻印记。诗人用“世仇”一词予以高度概括。

 

  二、老一辈革命家诗词高度赞扬广大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气概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为拯救人民疾苦应运而生,领导人民经过28年血与火的洗礼迎来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新纪元。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人民革命风起云涌,惊天地泣鬼神。老一辈革命家以饱含深情的笔墨、生动鲜活的文字、穿透古今的典故对人民革命的壮举给予了高度赞扬,全景式刻画。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8月29日,湖南、江西两省敌军乘红四军主力仍在赣南,悍然向位于井冈山的黄洋界哨口进犯。9月毛泽东率南征红军返回井冈山,欣悉黄洋界保卫战大捷,感奋不已,填了这首词。唐代李靖《卫工兵法》中有“使士卒目见旌旗,耳闻鼓角,心存号令。”诗人直取唐人使用过的“旌旗”“鼓角”二词。“旌旗在望”采取的拟人化,比喻山下的红军和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力量,在望的实际是人而不是旗帜。其所以用“旌旗”而不直接用“红军”,是为了增强语句的生动形象感。“鼓角”指战鼓和号角,作者在此指红军队伍的军号等声音。“在望”与“相闻”在句中连用,说明井冈山上山下的红军、赤卫队和暴动队等地方革命武装融为一体,无比团结协调,顽强作战。西江月词牌以北宋柳永体为正体,全词起二句要求对仗,此词起二句符合对仗要求。“我”在词中代红军将士。“岿然不动”语出《淮南子·诠言训》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嵬与岿字通用。此句意思是,尽管敌入重重围追突袭,但我们的红军等革命武装力量高踞屹立,毫不畏惧。这里是用夸张手法反衬、烘托红军将士。“众志成城”是对“众心成城”(《国语·周语下》)的化用。作者意思是,我军防御工事严整而不可侵犯,军民万众一心就坚如城堡。描写黄洋界保卫战的激烈程度有多个词可选用,炮声起、炮声急等,这里词家选用“炮声隆,”表示战斗气势庞大,影响深远。刻画敌入失败后乘夜逃跑用了“宵遁”一词,含蓄又动作感十足。采用对比是这首词的突出特点,全词八句,六句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仅两句写敌入,意在扬我军民威风,灭敌入曾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这首词高度赞扬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是抒写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光辉史诗。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朱德《赠友人》)。此诗作于1941年,作者时年55岁,担任八路军总司令,正在太行山麓五台县指挥作战。据统计,1941年至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民兵共作战4.2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33.1万余人,在抗日战争最为困难时期收复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人民军队的统帅看到这种战况,借答作家杨朔赠诗之机欣然命笔,写下了此诗。“群雄”“猛士”都是八路军将士、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化身。在总司令心中,人民战士是真正的英雄,而自己是父老乡亲授旗来领兵打仗的。“收复”“唱大风”“挥戈退日”和“战旗红”都是对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杀倭战果的褒扬。其中“猛士如云唱大风”句是对西汉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化用。“挥戈退日”是对“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返三舍”(挥戈返日)《淮南子·览冥训》的化用,比喻抗日军民能够排除困难,扭转危局。诗人早年在云南讲武堂学习,娴熟民族历史,对《大风歌》等典故信手拈来,增加了诗作的历史厚重感。

 

  三、老一辈革命家诗词洋溢着对人民建设国家和追求幸福生活的赞许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新纪元,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被剥削被压迫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他们焕发空前高涨的劳动热情,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日新月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时年已66岁,当时湖南人民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掀起了大炼钢铁和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诗人故地重游,邀集为革命作过贡献的老人座谈,看到潇湘大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浮想联翩: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仅韶山冲就有近百名优秀儿女以身殉国,诗人家庭就牺牲了6位亲人。中国革命因为有成千上万先烈的慷慨牺牲,更增加了后继者的宏大的志向,他们敢令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转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日月就是代表天,用两个字以避免重复用字。“多”字不能按数量词理解,而是增强激励、富有的意思,是动词,与后句中“换”字对应。尾联中“看”字可以组成好看、观看、踏看等词语,但用“喜看”显示了诗人驾驭文学的高超水准。喜看的字面意思是高兴地看到,这二字将丰收景色与劳动英雄贯穿起来,体现了领袖与人民心连心的思想感情。“英雄”一词出自《汉书·刑法志》“(高祖)总揽英雄,以诛秦项,”通指那些才能勇武过人、具有英勇品质的人。诗人将广大农民称为“英雄,”正是他“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反映。“夕烟”语出唐人谢偃《高松赋》“霏夕烟而暖景,度神飚而流音”句,指傍晚的云雾等自然景象。作者欣喜地看到,广袤的田畴随风扬起的重重稻浪,预示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遍地紧张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兄弟们,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正连说带笑地伴着傍晚的云雾走在收工路上。

 

  “十万愚公势莫当,移山挡水筑堤防。朝阳赤帜平沙幕,一幅诗图一战场”(叶剑英《十三陵水库》)。北京十三陵地区是一个盆地,每逢夏季山洪暴发,两岸村舍、农田经常被毁,涝灾带来严重损失;洪水过后又一片干枯。为防洪抗旱,1958年1月北京市动工修建十三陵水库,全市各行各业有10万人参加义务劳动。1958年5月25日作者随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前往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诗人写这首七绝时61岁,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全诗第一二句叙事,第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十万”是写实,“愚公”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语出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北山愚公者。”古往今来愚公移山的故事广为传颂,特别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要求全党全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愚公精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象征。今人常用以比喻做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作者将参加水库义务劳动的人们称为“愚公”是对他们的高度赞扬。诗人在《八十书怀》中有“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句,褒扬劳动人民敢于斗争又善于建设新中国的品格,用的也是愚公同一词。“势莫当”意思是气势不可抵挡,此句是对唐杜甫《洗兵马》中“攀龙附凤势莫当”的化用。“移山挡水”刻画出劳动场面气势大,工程艰巨。“赤帜”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朝阳赤帜平沙幕,短短七字写了当时修筑水库工地的三种景物:早晨刚升起的太阳、劳动竞赛的红旗和十三陵的沙地,况且沙地如同宽大的天幕一样长卧在那里。第四句系倒装,劳动工地象战场一样,人人争先恐后,个个秣马厉兵,先有劳动战场后有诗作和图画。“诗图”是图诗并茂的略语,意思是说劳动现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和词汇,构成一幅无比壮美的诗画,互相陪衬,相得益彰。全诗是赞颂人民的创造性劳动,但未见人民二字,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诗句的起承转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我国历史上一些仁人志士的诗词中也折射出悯民爱民情怀。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苦”(先秦屈原《离骚》)、“可怜身上正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宋陆游《关山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郑板桥《墨竹图题诗》)等。由于封建社会制度的局限和他们并不在治国理政中处于中枢地位,他们尽管有对苍生的悲悯爱戴之心,事实上也难以付诸实施,在拯救人民疾苦方面不能有大的作为而饮恨吞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劳苦大众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波澜壮阔历程中完满地实现了悯民爱民与救民护民的统一。

 

  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诗词创作

 

  老一辈革命家虽然都离我们远去,他们的诗词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诗词以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毅精神,展现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阔画面,给人以思想启迪;又以一股浩大雄伟的诗情画意,显露出中国诗词的厚重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熏陶。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讲话及报告中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赋予其新的含义。

 

  一是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深厚的人民情怀。我们诗词写作者来自人民,是人民的乳汁把我们培养长大。如果没有人民的滋养和教诲,我们将一事无成。人民与个人的关系是水和鱼的关系,鱼儿离不开水。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习仲勋语)”

 

  二是要深入到人民中去积累写作题材。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有浓烈的战斗、建设生活气息,写的多是国家兴亡、民族强弱和人民饱暖的大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诗词写作者要走出高楼深院、孤独书斋的“象牙塔,”沿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学习了解他们曾战斗和生活过的革命老区发生的沧桑巨变,以简约、隽永的诗词作品诠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三是要从人民大众学习和提炼语言词汇。我们诗词写作者要有永远做人民学生的胸怀,透彻理解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的真谛。我们写作的诗词不能总是像插在花瓶里的花,只是当摆设,昙花一现,那样永远没有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作品是否达到了思想精深、文辞优美、体裁精当,及不及格要由人民去评判,而不能自封和孤芳自赏。只有反映了人民大众劳动、工作和生活的诗词作品,才能引起他们的内心共鸣,从而起到吸引、启迪、教育和鼓励人民的作用。(作者系原银保监会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湖南大学金融统计学院特聘教授)

 

(栏目负责人:高辰琛)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