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人民金融·以学铸魂建新功”主题案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坚持运用创新理论指导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实践

  • 分类:创新金融
  •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
  • 发布时间:2024-03-13 13:4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下称北京局)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监管工作,持续推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破解制约金融监管效能提升的瓶颈短板,推进制度建设、数据治理、监管流程改造,打造“数据+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23年,北京局不折不扣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党建为引领持续输出改革发展动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激发金融数据和政务数据价值,通过金融监管大数据系统和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建设,实现防范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双轮驱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监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人民金融·以学铸魂建新功”主题案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坚持运用创新理论指导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实践

【概要描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下称北京局)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监管工作,持续推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破解制约金融监管效能提升的瓶颈短板,推进制度建设、数据治理、监管流程改造,打造“数据+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23年,北京局不折不扣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党建为引领持续输出改革发展动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激发金融数据和政务数据价值,通过金融监管大数据系统和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建设,实现防范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双轮驱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监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 分类:创新金融
  •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
  • 发布时间:2024-03-13 13:46
  • 访问量:
详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下称北京局)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监管工作,持续推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破解制约金融监管效能提升的瓶颈短板,推进制度建设、数据治理、监管流程改造,打造“数据+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23年,北京局不折不扣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党建为引领持续输出改革发展动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激发金融数据和政务数据价值,通过金融监管大数据系统和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建设,实现防范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双轮驱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监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北京局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监管数字化管理,坚持向科技要监管能力,创新建立智能化风险监管机制,打造丰富的数字化监管工具箱,同步完善系统功能和制度体系,在扭转“被动监管”态势、践行数字时代“求真监管”方面进行有力探索。

 

  一、突出数据核心要素地位,从严从实狠抓金融监管数据治理

 

  一是完善数据治理顶层设计,有效提升监管数据质量。治理架构层面,北京局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数据治理工作小组,要求机构坚持“一把手督办、责任落实到人”工作原则,压实数据治理主体责任,配套调整组织架构,完善数据治理制度。治理机制方面,建立专门的数据治理工作团队,制定上万条监管数据检核规则,定期对各机构监管数据进行检核通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数据质量问题。

 

  二是建立数据质量管控和反馈机制,实现数据治理常态化。在不断优化数据采集和问题反馈流程的基础上,北京局建立了“随时记录、定向通报、验证整改”的监管数据治理工作闭环,将数据质量问题整改周期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同时,对数据质量波动较大或未能持续改善的机构,综合运用监管约谈、现场检查、行政处罚等监管措施,督促机构提升数据治理重视程度,多管齐下持续提升数据质量。

 

  二、把握现代化金融监管重心,建设金融监管大数据系统

 

  一是打破数据孤岛,打造数据互联互通的金融监管大数据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库层面实现EAST、客户风险系统、1104报表数据融合,并根据监管需求,导入市场数据和公共政务数据。按照“一键式操作、智能化追踪、自动化分析”思路,不断提升系统操作便利性和运行有效性,已形成面向不同角色用户的智能中台、多维分析平台系统以及资金追踪工具等多样化监管工具箱体系,支持拖拽建模、自主编程、数据精准查询和一键资金追踪等智能应用需求。

 

  二是丰富系统功能,丰富完善监管模型体系。遵循风险和问题导向,依托金融监管大数据系统,建立了涵盖公司治理、风险治理、业务治理、社会治理、数据治理、规则治理等“六大治理”,以及金融服务和智能工具的“6+2”监管模型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万亿级别吞吐量的数据计算,基本满足“一键式操作、智能化追踪、自动化分析”的金融应用功能。依托强大的资金跟踪、交叉验证功能和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绘制包含各种资金流和关系信息的全图谱,真正使得监管工作由“人工驱动”转向“数字驱动”,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三是优化监管流程,建设多维分析风险预警平台。北京局基于实际监管需求,在“6+2”监管模型体系基础上,研发专供非现场监管人员使用的多维分析平台系统,集机构基本信息、风险预警、支持实体概况及智能监管工具四大功能模块为一体,帮助监管人员改变传统“大海捞针”式监管,快速、全景式把握机构基本情况。2023年,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切实提升监管前瞻性、精准度和实效性。出台风险预警及响应工作细则,进一步优化非现场预警处置流程,提升非现场监管前瞻性。

 

  四是筑牢安全屏障,守住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底线。北京局在坚持向数据要生产力的同时,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严守安全底线,构建了严格的数据安全管控措施,实现了数据安全事件零发生。数据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了数据查询使用分级分类审批机制,确保数据查询使用合规安全。发布局内监管数据安全及模型开发管理办法,明确用户授权、数据查询、模型开发、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流程和要求。强化数据审计,开发了专门的安全审计系统,对所有人员数据访问进行自动化的合规审计。配备防火墙、防病毒墙、接入准入管理软件等安全设备,确保网络整体安全。

 

  三、坚守金融监管为民理念,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共享作用

 

  一是支持信贷投放精准滴灌,提质效、降成本。北京局持续推动辖内金融与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建设,综合运用监管大数据及金综网政务数据,推动辖内银行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有效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痛点。主动为辖内银行搭建小微企业首贷白名单库,助力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截至2023年7月末,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已与13个政府部门对接,接入银行保险机构50余家,覆盖金融服务网点4100余个。2023年,北京辖内银行机构累计新发放小微企业首贷户5990户,同比增加1505户;累放首贷金额173.02亿元,同比增长44.57%。

 

  二是助力金融机构强服务、回本源、防风险。北京局依托“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丰富的数据和互联互通优势,以信息技术实现流程革新,将不动产抵押、解押登记等转变为金融机构一站式线上办理,抵解押由数十天大幅压缩至1到2个工作日同时,进一步激发监管数据风险防控价值,对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起到明显促进作用。截至2023年7月末,北京辖内金融机构累计查询政务数据2300万次,服务小微企业900余万家次,服务金融消费者超1400万次,辖内银行机构累计在线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90万笔,大幅提升了北京地区消费者金融服务效率。

 

  三是辅助社会治理共同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北京局通过挖掘金融数据和政务数据资源,着力解决首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联合住建委开展房屋抵押合同备案、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监测,对及早定位贷款挪用隐患,有效防范资金异常风险;针对北京地区现存在建项目,向市人社局推送农民工工资专户异常线索,前瞻预防欠薪隐患、及早介入问题项目;对申请社会救助等保障的居民,依法依规开展家庭金融资产信息核查,有效促进社会救助等工作精准高效实施,维护社会公平稳定。

 

 

  一、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好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加以处置,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解决金融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监管部门坚守监管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部署,以监管科技建设践行“求真监管”,不断强化金融数据治理和监管科技运用,摆脱对传统统计数据的依赖,有效增强监管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精准性,掌握金融风险防控的主动权。

 

  北京局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金融监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深刻认识当前推进数字化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要奋力开创金融监管工作新局面,必须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近年来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践表明,传统监管难以实现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的动态穿透监管,对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的风险发现、处置迟缓,无法有效识别监管指标造假、隐性关联交易、隐瞒真实风险状况等行为,监管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监管要求。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具有一定的大数据基础,但当前金融监管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一些重要的关键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已经不适应我国金融监管要求,大幅落后于市场发展。原有的监管预警系统多为基于统计数据的指标预警,真实性和可靠度不足,缺乏动态监测、预警、事前处置手段,无力动态扫描金融风险,风险应对始终在市场曲线后端。

 

  北京局成立专题课题组,基于现有金融监管架构和监管资源探索构建适合当前金融环境的监管模式,围绕监管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等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落地,通过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传统监管模式变革,使得监管工作由“人工驱动”转向“数字驱动”。2023年,北京局监管数据质量提升明显,“6+2”监管模型体系已纳入模型逾200个,覆盖银行机构、信托机构、保险公司及企业财务公司等金融监管领域,金融风险防控前瞻性、全面性得到明显提升,数字化监管进程不断加速。

 

  三、以数字化时代要求为导向坚持金融监管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数字化是21世纪金融最具根本性的变革,通过金融改革创新和智能演进推动金融体制重构,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监管科技建设和监管流程再造势在必行。尽快推进新时代金融监管数字化变革,激发数据要素的生产力,提升金融监管的广度和精度,由传统的经验式监管和事后监管变为数据驱动式监管和事前风险预警式监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对金融监管工作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经之路。

 

  北京局持续探索现代化金融监管模式,致力于改变传统监管方式滞后于“伪创新”和监管套利等金融乱象的现状,将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作为变被动局势为后发优势的最佳路径。目前,北京局现场检查逢查必用智能工具定位违规线索,监管人员在非现场监管中对常态化模型预警出的风险线索进行核实,同时,监管大数据在打击金融犯罪等方面充分发挥精准制导作用,切实提升监管前瞻性、精准度和实效性,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编辑:蒋泽然;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