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在苏举办“践行金融为民 做好五篇文章”暨“媒体看国寿”调研采访与新闻发布活动
- 分类:资讯
- 来源: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2024-05-27 18:1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近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江苏启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践行金融为民 做好五篇文章” 暨“媒体看国寿”系列调研采访与新闻发布活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国栋参加了新闻发布活动。
中国人寿在苏举办“践行金融为民 做好五篇文章”暨“媒体看国寿”调研采访与新闻发布活动
【概要描述】近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江苏启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践行金融为民 做好五篇文章” 暨“媒体看国寿”系列调研采访与新闻发布活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国栋参加了新闻发布活动。
- 分类:资讯
- 来源: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2024-05-27 18:12
- 访问量:
近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江苏启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践行金融为民 做好五篇文章” 暨“媒体看国寿”系列调研采访与新闻发布活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国栋参加了新闻发布活动。
江苏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4年是建国75周年,也是中国人寿建司75周年。作为在新中国的礼炮声中诞生的第一家全国性国有保险公司,伴随着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国人寿也见证了我国保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会上,赵国栋从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主责主业、坚持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等多个方面回顾了过去75年来中国人寿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发展历程。赵国栋表示,新时代下,中国人寿将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练就担当大局的“铁肩膀”; 以保障人民生活为根本,持续提升保险惠民力度;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做强做优主责主业;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人寿寿险江苏省分公司作为江苏保险行业最大的市场主体,在助力江苏省社会经济建设中形成了诸多宝贵经验。会上,该公司负责人对相关模式、典型做法进行了系统性介绍。
一、服务“国之大者” 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同行者,在7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明确并不断强化金融央企的身份属性,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全局中。
服务“科技强国”战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出资约117亿元通过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参与长鑫科技股权投资,支持长鑫科技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取得突破;认缴40亿元国寿科创基金,投资智能汽车、算法科技、先进制造、物联网等领域。截至2023年末,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投资规模超3000亿元。
聚焦“两新一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存量投资规模超5100亿元。其中,通过国寿中交基金投资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助力大连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对云南股权运营公司进行战略增资,支持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为水资源紧缺地区实现振兴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布局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的投资项目。截至2023年末,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累计投资规模超过2.7万亿元,其中,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分别累计投资约9000亿元、3600亿元和3700亿元,支持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及西部开发分别累计投资约1500亿元、3800亿元及5700亿元。
顺应“绿色发展”潮流,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污染防治等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陆续出资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核汇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发电运营企业;参与投资国内锂电池头部企业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末,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600亿元。
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一带一路”专属保险,服务涉及41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末,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存量投资规模超1100亿元,累计为近600家中资海外企业提供境外安全保障,承担风险保额近100亿元。
如今的中国人寿,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4万亿元,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金”动能,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发展贡献保险力量。
二、聚焦主责主业 坚守保险本源织牢民生保障网
2012年,国家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时,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成为了首批参与的商业保险公司。政策启动当年便与青海省政府合作,为海南、黄南、果洛和西宁三州一市近230万城乡居民提供高额医疗保障服务。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办的大病保险项目共计200余个,覆盖近3.5亿城乡居民。自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来,公司累计向1.1亿多人次赔付支出超1900亿元。
2016年,国家开始进行长护险制度试点,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江苏、成都、广州、青岛、东营等地,都协助政府探索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服务做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长护险制度的提法从“试点”改为“建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此领域持续深耕,目前已开展了70余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项目,覆盖全国16个省市3800多万人。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党中央擘画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蓝图。充分发挥公司保险主业优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帮扶机制,为农村人口提供买得起、买得到、愿意买的保险产品与服务,有效降低农牧民因病致贫返贫风险。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涉农保险承保2.8亿人次农村人口,提供风险保障30.7万亿元。该公司推出的“乡村振兴保”也成为了唯一入选“第四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的保险行业项目。
2022年,个人养老金试点工作正式开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参与其中,试点政策发布的次日便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全部出单。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出单11.9万件,业务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对接政府“一城一策”惠民版医疗保障需求,积极发展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涌现出一批以江苏“江宁幸福保”为代表的惠民保项目,在投保率、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等方面成为市场标杆,聚焦民生医疗保障的痛点、难点,通过保险杠杆解决实现共同富裕中的突出短板问题。截至2023年底,累计落地“惠民保”项目超120个,承保人数超过4000万。
多年来,为满足不同人群保险保障需求,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不断推进保险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高度重视老年人、女性、儿童、“两新”群体的多元化保险保障需求。不断拓宽普惠保险产品体系覆盖面,加大“小额”“银龄安康”“计生家庭”“关爱女性”“乐学无忧”“新业态”等系列专属产品更新升级力度,持续在民生保障领域发挥风险保障职能。截至2023年底,在北京、上海、重庆等首批7个启动新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城市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承办5个试点城市的项目,居行业领先地位。
如今的中国人寿,将公司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布局中,积极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助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针对多元群体,不断强化多元产品服务供给。提升普惠保险服务覆盖面、可得性,着力做好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大文章。
三、坚持“头雁”领航 用改革创新回应时代声音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1982年国家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还是1996年成立中保人寿开展专业化经营,以及同年引入个人营销制度,中国人寿始终是中国保险业的领跑者。
2001年,中国入世,保险业率先全面开放,随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国内保险公司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两年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境外成功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并以此为标志拉开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序幕。
2007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监管体系的建立,保险业进入了规范化发展阶段。以“经营管理体系改革”为抓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持续推进公司治理升级、营销业务转型。2008年起,逐步建立新型经营管理体系、评价考核体系、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择优的用人制度。2014年,开始全面推进队伍驱动业务的发展战略。截至2023年,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超63万,队伍产能稳步提升,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28.6%。
2019年,加快转型和深化改革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鼎新工程”为突破,展开了从理念到业务,再到组织和机制的系统性升级。以集约智能的运营体系和精准财务资源配置体系为支撑,推进“重价值、强队伍、稳增长、兴科技、优服务、防风险”的经营方针,构建起“一体多元”发展布局和市场化投资管理体系。达到了释放机制活力,调优业务模式,强化科技供给赋能,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目标效果,也让该公司的总保费在一年后突破了6000亿元大关。
2022年以来,在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八大工程”为延续,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寿险主业推出党建引领筑基工程、人才建设固本工程、销售渠道强体工程、综合营销聚力工程、客户经营金山工程、政企合作民心工程、健康养老生态工程、金融科技数字化工程。
在销售渠道强体工程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推进新型营销模式布局,试点推广“种子计划”, 打造“专业、价值、融合”的金融保险规划师队伍,培育未来新动能,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已在8个城市启动试点。
在健康养老生态工程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养老生态建设步伐加快,秉持“让子女放心、让老人安心”的养老生态建设理念,遵循长期主义、以客户为中心、市场化运作和滚动式发展四项原则,明晰中国人寿特色养老生态中长期发展目标与规划,强化多元模式供给,加快重点城市项目布局。2023年,新增7个机构养老项目布局和5个城市居家养老模式试点,以专业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养老规划和保障需求。
如今的中国人寿,总资产规模突破6万亿,内含价值超1.26万亿,并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头雁”之姿,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地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四、强化科技驱动 以创新赋能“国寿好服务”
自“科技国寿”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全面推进金融科技数字化建设,科技能力持续迭代升级。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建成首个多活数据中心,响应国家加速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号召,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2021年,作为金融行业第一批试点单位,该公司成为首家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信创数据库迁移投产的企业,仅用一年时间完成全部核心系统的分布式架构革新,实现100%核心业务系统分布式架构转型,成功构筑全新自主掌控的分布式云架构数字基座,建设成果行业领先。
不仅如此,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科技赋能运营服务,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早在2015年,该公司便着手推进实施“以客户为中心,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流程变革,到 2022年形成了公司职能流程及端到端流程管理体系。由寿险APP、官微、小程序所构成的线上服务平台矩阵得到广泛使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将客户从繁琐的线下流程中解放出来,让“简捷”成为服务的根本。
通过加强内外部数据连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了从投保、承保、保全到理赔的全场景数智化服务。2019年推出“重疾一日赔”服务,对申请重大疾病赔付且符合条件的客户实现“确诊即可赔”。2023年推出“理赔预付”服务,打破“就医后理赔”的传统模式。并在多个省份试点“全流程无人工理赔”,将原来以天为单位的理赔速度缩减至秒级,用“品质”筑就暖心保障。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95519连续20年获评CCCS客户联络中心标准委员会“中国最佳客户联络中心”,并不断升级适老化服务,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适合老年客户使用的互联网应用——中国人寿寿险APP尊老模式,推出“长者来电一键接入人工”“长者临柜专属陪同”“特殊客户上门赔”等服务项目,2023年提供适老化服务2568.31万人次,以“温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如今的中国人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致力于知客户所需,达客户所求,每年聆听客户声音超千万人次,为客户提供“简捷、品质、温暖”的国寿好服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技赋能运营服务,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书写数字金融大文章。
五、传承红色基因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公司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优势、发展优势、服务优势和竞争优势。深刻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把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践行“八个坚持”。将公司党建、改革发展纳入重点工作计划,与业务一体融合推进。持续推动“四强”党支部建设,助推公司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完成、实现高质量发展。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建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截至去年底,全系统党员超6万,营销员党员超1.8万,各级党组织5610个,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同步覆盖到哪里。
赋能经营发展,党建助力实现公司治理现代化。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持续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全面贯彻“偿二代”二期监管要求,严格落实“报行合一”系列新规,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顺利通过合规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标准认证,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持续保持A类,偿二代SARMRA评估得分稳居人身险公司前列。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擦亮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底色。坚持金融向善,陆续开展了包括健康新村工程、教育及医疗设施捐建、因灾致孤儿童爱心助养、百校体育扶贫计划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公益项目。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宣布助养所有汶川地震孤儿,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内资企业”奖。
如今的中国人寿,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20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品牌价值超4500亿元。
鉴往知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表示,将做到强党建、推改革、防风险“三坚持”;实现稳发展、增价值、重队伍“三提升”;强化优服务、促融合、降成本“三突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培育新动能,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持续贡献“国寿力量”。
编辑:苗爽;责任编辑:谷佩阳;栏目负责人:施融
相关链接:
版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