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为宝,坚守金融监管政治性
- 分类:金融安全
-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
- 作者:高锐
- 发布时间:2024-05-15 19:0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在今年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要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突出“中国特色”这个关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在要求。
不贪为宝,坚守金融监管政治性
【概要描述】在今年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要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突出“中国特色”这个关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在要求。
- 分类:金融安全
-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
- 作者:高锐
- 发布时间:2024-05-15 19:02
- 访问量:
在今年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要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突出“中国特色”这个关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左传》中就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人上山采石,得到了一块宝玉,便把它献给京城的大官子罕,不料却遭到了子罕的拒绝。献玉者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便说道:“我已经请玉匠鉴定过了,这确实是一块宝玉,所以才献给您。”子罕答道:“我把不贪当作珍宝,你把美玉当作珍宝,如果我收下了这块玉,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珍宝,不如各自拥有自己的珍宝。”献玉者叩首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美玉,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您,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于是让献玉者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到家乡。
在这则故事中,宋人认为美玉是珍贵的宝物,而子罕却把“不贪”看作是比美玉还要珍贵的品格,从而珍之重之,坚守不移。这种价值观非常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巨变,但清正廉洁、拒绝诱惑始终应该是我们不变的价值追求。金融业与货币打交道,天然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能胡作非为、突破底线。而作为金融监管从业人员,更是要树立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价值取向,遵守监管要求,恪守职业操守,才能不受诱惑,为守护一方金融平安筑起牢固防线。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对于我们新成立的基层金融监管支局工作人员来说,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千里之任,舍我其谁?我们应当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国之大者”,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强化使命担当,涵养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基层塑造风清气正的金融文化生态,自觉成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建设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作者单位:内乡监管支局)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