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人民金融·以学铸魂建新功”主题案例|上海证券交易所:坚守“硬科技”定位 发挥“试验田”作用 科创板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分类:创新金融
  • 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 发布时间:2024-02-04 16:3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资本市场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关键任务。上交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守科创板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市场生态,助推科创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民金融·以学铸魂建新功”主题案例|上海证券交易所:坚守“硬科技”定位 发挥“试验田”作用 科创板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概要描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资本市场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关键任务。上交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守科创板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市场生态,助推科创板实现高质量发展。

  • 分类:创新金融
  • 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 发布时间:2024-02-04 16:34
  • 访问量:
详情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资本市场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关键任务。上交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守科创板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市场生态,助推科创板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支持众多“硬科技”企业发行上市,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包容性

 

  科创板设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比如,针对科创企业的特征,取消了强制盈利等不适应条件,为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股权架构、不同注册地的科创企业设置多套灵活的上市标准。目前,科创板已经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一是示范效应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11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565家,首次公开发行融资总金额约9018亿元,占同期A股IPO募资总额超四成,科创板服务国之重器的示范引领效应和规模效应日益显现。二是服务科技创新的包容性显著提升。先后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后,特殊类型企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累计已有18家未盈利企业实现盈利。

 

  二、完善再融资、并购重组制度机制,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科创板探索设立符合科创企业特点的再融资、并购重组、股份转让制度,以制度创新支持科创企业提质增效。一是支持科创公司通过再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精简优化再融资发行条件、缩短审核及注册时限、建立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提高企业融资的便利性。截至2023年11月底,已有200家次科创板公司推出再融资方案,其中126家公司注册生效,113家完成发行,募集资金1504亿元。推动27家公司发布小额快速再融资预案,16家完成发行。二是支持科创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科创企业特点,在并购重组条件及标准、股票发行价格、审核程序与时限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安排,助力公司实施产业整合,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截至11月底,共有13家公司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4家公司发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现金收购资产方案,其中6家公司已实施完毕。三是支持科创公司通过询价转让促进资本良性循环。询价转让是科创板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在满足创新资本退出需求的同时,引入增量机构投资资金,有效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自2020年7月实施以来,共有47家科创板公司82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总成交金额逾413亿元。

 

  三、充分发挥股权激励作用,吸引、留住高水平人才

 

  人才是科创企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要素资源。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创造性推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制度,大幅优化激励对象、规模和价格限制,提升股权激励机制灵活性与市场化程度。在吸引留住关键核心人才、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市场广泛实践。截至2023年11月底,共363家科创板公司推出528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达到64%。超过九成公司选择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平均折价55%,授予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平均为1.76%。二是受益对象众多。激励对象覆盖员工超10万人,激励方案长效,考核条件灵活,且在授予价格与数量方面体现出市场化约束,对“硬科技”公司的人才激励提供了重要支持。三是考核指标体现科创公司特点。部分科创板公司在传统财务指标基础上增设特定研发项目进度、研发项目产业化等考核指标,体现鲜明的科创特色。四是激励效果初显。从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经营情况看,股权激励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促进提升公司业绩。设置2020—2022年业绩为考核指标的科创板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增速均高于科创板整体增速,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

 

  四、扎实做好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推动配套改革创新

 

  一是紧盯高风险公司、高风险事项,对财务造假“零容忍”。做好*ST泽达、*ST紫晶重大违法退市监管工作,对涉嫌借疫情进行财务“大洗澡”、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公司从严从快采取监管措施。加强局所联动,就定期报告审核中发现的潜在问题公司,提请证监局进行现场检查。探索公司画像系统辅助定期报告审核,提高财务风险甄别效率。二是持续做好募集资金监管。日常监管重点关注随意变更投向、资金使用进展滞后等情况,从严处理违规行为。目前,首发募投项目总体推进有序,整体投入进度近六成,其中上市两年以上的公司投入进度近八成,四成公司募投项目已产生经济效益。三是紧盯公司科创属性变化。优化完善科创属性持续信息披露要求,及时跟踪公司科创属性变化情况,积极督促公司将主要资源集中于主营业务,严格要求公司对外投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持续投向科创领域。四是持续推动配套改革创新。发行承销方面,建立以专业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市场化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试行保荐机构“跟投”制度,以资本约束强化保荐机构承担“看门人”职责。交易机制方面,平稳推进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已有15家科创板做市商覆盖193只科创板股票。做市商制度对提升股票流动性、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市场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投资工具方面,推出科创50ETF期权,有效满足科创板投资者风险管理需要。

 

  五、深化“三开门”工作,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将主题教育要求贯穿于“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全过程,持续探索各种方式深入服务科创企业。一是走出去。全年累计走访12个省份98家科创板公司,针对科创企业反馈的“急难愁盼”问题与意见建议,找准根源和症结,及时总结回应。二是请进来。组织召开合成生物、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创等多场产业链座谈会,合计邀请近100家上市公司参会,专题深入研讨行业发展问题,搭建产业沟通平台,助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设置部门负责人接待日制度,全年累计接待上市公司49家次,就公司诉求和建议开展深入沟通。三是促公开。办好“上交所科创板之家”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逾9500人,累计阅读次数超15万次。推出《科创板监管直通车》服务专刊11期,为公司提供最新的板块情况与案例通报、监管导向与规则解读。开展“上市第一课”培训近300场,向新上市公司宣讲制度规则,传递监管理念。

 

 

  科创板开市四年来,上交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聚焦服务战略新兴产业,板块示范集聚效应显现。科创板公司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IPO及再融资累计募资金额超万亿,有效引导资本向战略新兴产业汇聚。经过四年的发展,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的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愈发显著,推动构建以行业龙头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的矩阵式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达109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六成,形成了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1家,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已成为美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一批创新药企借助科创板加快发展。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碳纤维、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以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也已初具规模。

 

  二是“硬科技”特色愈发显著,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创板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2022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规模突破1千亿元,同比增长28%。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104亿元,同比增长2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3%,远高于其他板块;合计新增发明专利超76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68项;共119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聚焦国产化,六成科创板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推动实现进口替代。立足行业前沿,三成科创板公司持续推出行业内具有首创性的技术或产品。科创板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地,共有301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35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0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合计占板块公司总数约六成,有力支撑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在聚焦科技创新、深耕主业的基础上,科创板上市公司保持业绩稳定较快增长。2022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净利润突破1千亿元,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3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0%和59%,居A股各板块之首,超三成公司连续3年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超100家公司归母净利润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持续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发展动能。2023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顶住多重压力,实现营业收入稳健增长,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先导产业增长领先,板块整体毛利率保持高位,前三季度毛利率平均达到42%。在践行“双碳”目标和履行社会责任上,科创板公司也走在市场前列,率先实现年报业绩说明会全覆盖,全部科创板公司均在年报中专章披露ESG信息,逾130家公司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彰显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

 

  四是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形成服务“硬科技”的良好市场生态。科创板有效激发科学家创业热情,加速产学研融合。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整体研发人员合计逾21万人。科创板公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反哺基础研究,近四成科创板公司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实验室,二成科创板公司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四成科创板公司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科创板引导资金向“硬科技”领域汇集,带动创投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96%的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资本支持,合计超6000亿元。与此同时,科创板指数体系及产品持续丰富,市场影响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目前,已围绕科创板推出12条指数,初步形成层次丰富且各有侧重的科创板指数体系。科创50指数ETF规模已突破1500亿,仅3年多时间即成为A股市场第二大宽基指数ETF。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