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历史根基 赓续中华文脉 推进新形势下农发行文化建设
- 分类:文化金融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学习强国号
- 作者:张靖媛
- 发布时间:2023-08-28 16:3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在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
厚植历史根基 赓续中华文脉 推进新形势下农发行文化建设
【概要描述】在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
- 分类:文化金融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学习强国号
- 作者:张靖媛
- 发布时间:2023-08-28 16:32
- 访问量:
在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
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推动农发行文化建设厚植历史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深入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对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从中华文明的整体特性看,突出的连续性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夯实了深厚的历史根基;突出的创新性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充沛的生机活力;突出的统一性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确立了多元一体的稳定格局;突出的包容性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开拓了交流融合的文化空间;突出的和平性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赋予了深邃博大的人类情怀。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决定我们独特的前进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农发行统筹推进“六个坚持”总体战略、协调推进“四个全力”发展战略,文化是重要内容;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握时代大势,聚焦发展大局,更加坚定推进文化铸魂工程,增强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传播力,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振奋精神、激发斗志、促进发展,使全行干部员工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更加坚定,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农发行品牌形象的影响力明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加坚实。
二、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推动农发行文化建设指明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这一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随后,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有着深刻体认;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决定我们独特的发展道路。进入新发展阶段,农发行顺应时代变化,促进干部员工全面发展,文化是重要因素;统筹把握推动农发行高质量发展的“六个要素”,应对风险挑战、攻坚克难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推进文化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从农发行发展的历史积淀中,总结提炼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促进农发行高质量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要传承农发行文化建设的传统和经验,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断赋予农发行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农发行的文化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相适应、与时代发展进步相协调。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贴合实际、结合业务推进工作落实,不断探索文化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文化凝心聚力的职能作用,切实以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期盼作为工作动力之源,为农发行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意气风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农发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农发行文化建设角度看,可从以下四方面发挥作用。
(一)坚守文化立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把准文化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农发行文化建设的指南。一是持之以恒抓好理论学习。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深刻把握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探索推进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在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成效,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农发行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二是持之以恒加强研究阐释。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讲清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讲清楚农发行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根基,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农发行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三是持之以恒推进理论大众化。要丰富理论宣传的方式、手段,创新宣传形态、话语,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增强广大干部员工的文化获得感,使党的创新理论不断转化为推动新时代“三农”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生动实践。
(二)聚焦带动系统,在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实践中拓宽文化内涵。农发行文化理念体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农发行人长期奋斗的实践,是内化于心推动新时代农发行文化建设的精髓。一是坚持核心文化理念。要善于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深化对“支农为国、立行为民”使命的思想认同,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建设现代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愿景,用辩证统一的思维理解“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三农需求、遵循银行规律”的办行理念,围绕激发员工干事创业能力维度认识“家国情怀、专业素养”的价值追求,立足提升品牌形象用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的宣传用语,为农发行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二是推进子文化建设。要以“四个子文化”建设为抓手,即以“清廉支农、清正立行、清白做人”的廉洁文化、“合规为先、风控为要、全面主动、审慎稳健”的风险合规文化、“倾心为农、客户至上、协力高效”的服务文化、“守正求新、聚力革新、精进鼎新”的创新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深度融合,以文化建设融入各领域,滋养农发行生命力、激发创造力、熔铸凝聚力。三是培育专业精神。要持续发扬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塑造的“务实进取奉献、先锋主力模范”精神风貌、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展现的“担当奉献、协同拼搏、创新求变、精益求精”精神风貌,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要通过集中学习、宣讲、研讨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栏、网络等多种载体开展学习宣传,使广大员工准确理解并掌握农发行文化理念体系的内容和释义,增进干部员工对农发行文化的认知认同。
(三)持续提升形象,在品牌引领、文明风尚的营造中传播文化价值。视觉形象是农发行历经岁月变迁后生动鲜活的文化传递,是外化于行推动新时代农发行文化建设的特质。一是强化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系统)建设。要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手册》标准,有序推进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落地应用,加深客户对农发行品牌的认知,提升农发行整体形象的识别度和影响力。要帮助基层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品牌的共识力和感召力,使系统落地指导工作成为和基层同心共筑农发行品牌形象的桥梁。二是完善办公环境及营业网点视觉形象建设(SI系统)标准。要根据国际化、现代化银行品牌发展趋势,开展办公环境及营业网点视觉形象优化升级工作,推进农发行品牌形象管理系统化、模块化、标准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总结经验、破解难题,让富有农发行文化神韵、彰显当代审美旨趣的环境设计,更多惠及广大干部员工。要更好地契合新时期经营管理需要,运用合理的功能布局、品牌元素、感官体验凸显农发行服务特色,强化客户对农发行品牌的认知,树立现代化银行对外窗口良好形象。三是制作农发行形象宣传片和宣传册。要厚植农发行文化根脉、深培农发行文化土壤,策划制作展现新时代农发行精神气象的宣传片和宣传册,彰显农发行人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要结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和金融服务礼仪文化,完善农发行礼仪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员工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制作发布礼仪示范片,普及礼仪知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塑造优质高效的职业形象。
(四)加强舆论引导,在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的主业中扩大文化影响。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是农发行提升文化传播效能的载体,是扩大影响推动新时代农发行文化建设的路径。一是组织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树立大时代观、大文明观,贯通中华文明底蕴和农发行主责主业,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农发行人的家国情怀,将其转化为精彩的故事、典型的形象,着力宣传“粮食银行”“水利银行”“农地银行”“绿色银行”四个特色品牌,描绘农发行在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大力唱响强信心的主旋律。二是全面深化声誉风险管理。完善舆情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和常态化全流程管理,加强日常监测和预防水平,提高有效应对和化解能力,维护农发行良好声誉,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征途漫漫,文化永恒。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的实践,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用创新创造激活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文脉,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农发行力量!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