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2022年优秀调研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 分类:调查研究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学习强国号
  • 作者:龚文强
  • 发布时间:2023-08-23 15:1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中国共产党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创建的,至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本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奋斗的。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自创建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都会通过党内集中教育等形式推进自我革命,密切党群关系,牢记初心使命。

2022年优秀调研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概要描述】中国共产党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创建的,至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本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奋斗的。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自创建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都会通过党内集中教育等形式推进自我革命,密切党群关系,牢记初心使命。

  • 分类:调查研究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学习强国号
  • 作者:龚文强
  • 发布时间:2023-08-23 15:17
  • 访问量:
详情

  一、“四史”概念界定

 

  (一)中共党史

 

  广义的层面上,中共党史是指中国共产党自筹备建立以来围绕党的建设和历史进程所开展的一切内部活动和外部实践,是一门兼顾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历史学说。狭义的层面上,中共党史是指中国共产党自正式建立至今围绕自身生存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所进行的内部活动和外部实践,是一门兼顾阶级性和人民性的政党史。

 

  从奋斗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创建的,至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本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奋斗的。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自创建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都会通过党内集中教育等形式推进自我革命,密切党群关系,牢记初心使命。

 

  学习党史,认真总结党的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的经验教训,这是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是其他历史学习所无法替代的。

 

  (二)新中国史

 

  广义的层面,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主体要素、以一九四九年至今为时间维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领陆、领空和领水为空间维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贯通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反映二者关系的历史演进脉络,是以一九四九年为时间上限且至今没有时间下限的当代中国通史。狭义的层面,新中国史是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宏观视角、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践指向、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现实目标的历史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历史条件、现实国情和人民意愿所决定的,也是为了早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及民族复兴。工业化、现代化及民族复兴的实现又可以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物质保障。可以看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争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线索是贯穿新中国史的主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各项制度从无到有、日趋完善,同时也有着为维护国家利益和良好发展环境的斗争。通过学习新中国史,能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三)改革开放史

 

  改革开放史,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改革开放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件。从党史角度看,能够深刻认识党作出改革开放这项重大战略抉择的历史背景、决策部署和发展历程,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从新中国的角度看,能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能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认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形成重要地位。

 

  (四)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曲折演进的历史过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曲折性、长期性和必然性。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不只是学习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还要学习历史上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深化对于历史三大规律的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立足本国国情发展社会主义。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重点是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关于“四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方法原则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全面辩证评价人物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根本指导,反对各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历史是过去的当下,当下是未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一方面精准呈现并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党史的学习教育和学术研究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法牵引,兼顾党史的科学认知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历史进程中运用理性的方法论汲取历史经验。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以秉持大历史观为战略定力,是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评议“四史”重要人物,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时势造就英雄,反过来,英雄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这一特定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探寻“四史”历程中的经验规律,还是综合研判当下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情势,都应该从“历史一过程”的连续性视角去分析和把握。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情势下完成的,是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双向发力的不定结果,这不仅会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时代趋势等自然要素的限制,而且也会受到个人能力、心理素质和人生阅历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坚持整体性原则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虽然时间跨度大、内容范围广,但彼此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孤立的。学习“四史”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用大历史观学习研究“四史”,认清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与规律。把握历史、理论与实践上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都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也产生着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新中国史、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本质上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其中的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接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

 

  将“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也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例如,学习党史,要从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从党史与国史的联系中去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对于学习国史,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很明白:要从本质上把握历史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而“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互相否定。

 

  (三)保护“四史”遗址,开展纪念活动

 

  第一,“四史”的遗址和展览是实物化、形象化的历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也是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是学习和宣传“四史”最直观最鲜活的教材。换而言之,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是心怀崇高和敬畏的态度参观、考察“四史”遗址展览,在阐述了“四史”遗址展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要求人们以历史启迪如今,以当下引领未来,自觉接受以爱党爱国为时代性主题的教育熏陶,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历程中如何保持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性课题。另一方面,保护和宣传“四史”的遗址展览尤为重要。无论是革命老区还是改革前沿存在着大量有教育价值和时代启迪的历史遗存,都应该强化宣传力度。

 

  第二,纪念活动是利用“四史”历程中特定的时空或场地,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四史”的实践形态和重要载体,一般意义上讲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第二类是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这不仅能够重温历史,加深人们对“四史”的正确认识,从而形塑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历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科学性,而且通过纪念领袖人物,学习革命领袖优秀品质和个人意志。

 

  三、“四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一)培养爱党爱国的价值导向

 

  第一,坚持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实事求是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方法取向,坚定时代导向,加强对“四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这不仅澄清了历史的基本曲直,强化了“四史”基本功能的使命责任和精神感召,而且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信念的自觉性,做到毋忘党史、知史爱国。正确学习“四史”对于个人而言,是每个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知识追求,也是学生个人立身行事的成才必需。然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一方面,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巨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家治理现代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日益凸显,部分党员信仰信念缺失,“信仰危机和价值整合的难题”俨然成为当下我国亟待破解的深层次难题之一,直接关乎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成败。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理性评价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定位,正确看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缘起和未来指向,有利于强化个人爱国主义使命感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认同。人们只有牢记党史国史征程中的艰难辛苦和伟大成就,才能对待领袖人物和革命英雄永葆敬畏之心,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和道路自信,探寻当代中国富强发展的真理和大道。

 

  (二)筑牢党执政的精神根基和历史认同

 

  第一,执政智慧是一个政党或一个国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历成就功绩和失败错误而积淀形成的进取文化,是锻造学习型政党和现代化国家的集中体现。换而言之,百年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思想和理政实践,从历史中去探寻治理的奥妙是中共历代领导人的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理念,不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探寻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执政智慧。由此可见,无论是保民生的关键举措,还是谋复兴的基本路线,当代中国发展的道路是历史和中国人民共同抉择的,是总结“四史”伟大成就的智慧结晶。

 

  第二,深入学习“四史”并将其有机联结和互构关系,以“四史”理论的科学化为理论诉求,以解决当下现实问题为时代诉求,有利于筑牢党执政的精神根基和历史认同,为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提供历史根据。这是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升华为“四个自信”。这种升华不仅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情感认同,更彰显了“四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源泉和自信凝练。

 

  (三)把握三大规律,增强“四个自信”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在学习“四史”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有何深意,这需要从宏阔的视野来考察。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进行活动的根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这是共产党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把握的根本规律。了解这些国家共产党的历史教训,是深化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更加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是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凭借其强大生命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能够让人们从经验与教训的正反两方面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饱经挫折而不败、历经磨难而更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要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

 

  我们应看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了五百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是一个道阻且长的曲折历史过程。历史与现实反复印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关于人类社会必然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观点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检验更加凸显出它们的真理性。总之,学习“四史”能够在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邃的智慧中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四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境外反华势力肆意抹黑“四史”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四史”的深入学习。其次,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理论为文化基因,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制度牵引,以注重改革开放史的研究为理论焦点,以凸显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为价值升华,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根本指导,以秉持大历史观为创新见解,以增强历史意识、坚持全面辩证评价党史人物为战略要求,坚定人民立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主要抓手,以保护“四史”遗址、积极开展纪念活动为实践遵循的关于“四史”重要论述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战略。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深入探究“四史”的核心要义、逻辑理路、方法原则和时代意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践指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中。(作者单位: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本文获2022年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发表时有删节)

 

(栏目负责人:高辰琛)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