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银报业有限公司《金融文化》编辑部: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 分类:工作论坛
  • 来源:中国农业银行
  • 作者:金然
  • 发布时间:2023-07-05 16:5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金融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金融软实力。做好金融文化这篇大文章,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助力的重要路径,也是《金融文化》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农银报业有限公司《金融文化》杂志编辑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自身的职责使命,立足金融,深耕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金融理念,彰显金融人独特气质,展现金融业良好形象,为金融业改革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获得了读者、作者和同业的好评。

农银报业有限公司《金融文化》编辑部: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概要描述】金融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金融软实力。做好金融文化这篇大文章,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助力的重要路径,也是《金融文化》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农银报业有限公司《金融文化》杂志编辑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自身的职责使命,立足金融,深耕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金融理念,彰显金融人独特气质,展现金融业良好形象,为金融业改革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获得了读者、作者和同业的好评。

  • 分类:工作论坛
  • 来源:中国农业银行
  • 作者:金然
  • 发布时间:2023-07-05 16:55
  • 访问量:
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金融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金融软实力。做好金融文化这篇大文章,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助力的重要路径,也是《金融文化》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农银报业有限公司《金融文化》杂志编辑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自身的职责使命,立足金融,深耕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金融理念,彰显金融人独特气质,展现金融业良好形象,为金融业改革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获得了读者、作者和同业的好评。

 

  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生动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融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宣传思想、意识形态、新闻传播、经济金融和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也为杂志编辑部办好《金融文化》、提升文化传播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杂志编辑部始终坚持正确办刊方向,刊载积极阐释党的政策、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的文章,突出“政治办刊”。

 

  一是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做宣传。杂志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出“五个必由之路”系列解读、“如何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论坛、“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百年大党 红色金融”等专栏,同时推出《习近平经济思想解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全面从严治党赢得更大荣光》《开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境界》等重磅文章,高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在习近平总书记赴南通、殷墟、延安、红旗渠考察前后,及时推出《张謇与博览会》《挖掘殷墟背后的文化价值》《宝塔山下绘金融新卷》《红旗渠畔奏金融凯歌》等报道,反映金融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二是围绕党的理论做宣传。杂志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课题,推出紧扣时代主题的系列文章。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杂志开设“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刊发系列文章全面阐释小康社会、文化自信、百年党史等重大议题,立体化展现党的百年金融成就。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杂志在卷首语以“催人奋进的历史盛会”“闪耀灯塔照亮前行路”为题,全面展示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和二十大精神的深远影响,砥砺金融人持续前行。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对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思想进行解读,专访党的二十大代表和经济文化专家学者,就持续践行为民宗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培育高质量金融供给体系、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等话题展开探讨,彰显时代浪潮中金融机构的积极作为和价值追求。

 

  三是把握时代脉搏做宣传。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杂志推出“民族复兴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金融行”“文化强国建设面面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专栏和系列报道,透视“十四五”改革发展重点和文化强国建设路径,号召金融人争做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凌云之志耕耘中华大地。围绕三星堆考古、紫禁城热、智慧城市等经济社会文化热点事件,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推出了一系列角度独特、观点明晰、可读性强的文章。针对《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独家专访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康震,组织推出“传统文化有乾坤”“中国诗词大会为何走红”“做一个朗读者”等系列文章,在文化界引起较大反响。

 

  四是聚焦重要时刻做宣传。杂志在重要时点推出专题特刊,如2018年《“追梦40年”改革开放特刊》、2019年《“沸腾的中国”建国70周年特刊》、2020年《“大国攻坚”扶贫特刊》、2021年《建党100周年特刊》,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彰显时代浪潮中金融机构的价值和农行作为,表现金融与国家、与人民互相成就、同步向前的光辉伟业。这些特刊兼具金融行业特色和宣传形式创新,有较强的收藏价值。

 

  解读经济金融热点,全面展现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文化特质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呈现形式。因此,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近年来,杂志优选经济金融热点选题,围绕金融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做好内容策划,确保系列报道的含金量,推进“专业办刊”。

 

  一是剖析金融背后的文化价值。针对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时代命题,杂志推出“乡村振兴金融行”“脱贫路上金融人”“文化强国建设面面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专栏报道,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奋进伟大征程上的金融担当和作为。

 

  二是紧跟金融发展规律和趋势。杂志结合金融热点推出《民法典对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精准对接“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注册制有利于银行转型》《硅谷银行危机对我国的启示》等深度解读文章,总结金融实践经验,叩问金融业伦理道德;围绕“如何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金融如何支持乡村振兴”“金融如何支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专家学者、金融机构负责人对话,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领金融业践行使命担当。

 

  三是传承金融文化遗产。杂志推出“世界金融文化遗产”“货币的进化史”“解锁金融博物馆的文化宝藏”系列,推出《沧海桑田五铢钱》《交子:最早的纸币》《铭记千年金融韵脉》《探寻红色金融的源头》《步入货币的历史长河》等文章,介绍钱币的形态、票据的起源,讲述老物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记录金融演变过程,展现时代文化烙印。

 

  四是讲述金融历史故事。杂志盘点瓦伦堡家族、佩鲁齐家族、富格尔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财神范蠡等国内外金融历史人物的财富观,融历史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阐释蕴藏其中的底层逻辑和财富哲学;推出《基金定投的操作逻辑》《信托项目的选择之道》《用保险守护家庭财产》等理财文章,通过对基金、股票、个人养老金、保险等现代理财方式的透视,持续提升读者和社会大众对投资的认知和理解,普及金融理财知识。

 

  讲好金融模范故事,大力弘扬金融业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近年来,杂志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选取最能代表金融变革和金融精神的题材,大力宣传金融领域的时代楷模、光荣典范,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讴歌金融人的精神风貌,激发金融人的奋斗勇气,用基层感人的金融故事共建金融人的精神家园,带领读者感受奋发向上的金融文化力量,践行“人文办刊”。

 

  一是以历史为基点。杂志聚焦老一辈金融先驱、金融业先进典型、民族实业家等群体,如中国红色银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刘少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先行者”顾准,战火硝烟中淬炼成长、开创农村金融改革新局面的红色银行家韩雷,曾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山区人民的好财神”饶才富,以及创业先驱宋聚奎、秦润卿、张心一等,讲述他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故事,以高尚的道德、实干的传承启发人。

 

  二是以精神为旗帜。杂志报道勇斗歹徒并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二兰”(湖北省枝江县农行营业所员工杨大兰、潘星兰),全国农行系统距离中哈边境线最近的营业网点——新疆阿勒泰兵团支行185团分理处,海拔5100米高、“缺氧不缺精神”的西藏措勤支行,以及从人民子弟兵到“金融尖兵”、从一等功臣到党代表的农行山东聊城茌平支行步同良等先进人物、集体的事迹,讲述金融大义与至高情操,以崇高的理想、敬业的精神指引人。

 

  三是以先进为典型。杂志开辟“金融典范”专栏,介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状)获得者(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单位、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状)获得者(单位)等先进典型在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重点任务中的突出贡献,传递他们的精神力量,用奉献的精神鼓舞人。如农行重庆武隆支行营业部高级客户经理傅小康,不仅贷款给农户“输血”,还帮助农户“造血”,把“扶农帮农”延伸到每一处乡村田间,被当地村民当成“自家人”;光大银行长沙分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汤道财,以六年扶贫换来367户、867人脱贫。

 

  记录新时代金融风云,以文化视角生动反映金融经济社会时代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杂志近年来不断挖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金融文化内核中。关注金融改革发展史、金融人物、金融史料等内容,围绕“改革、诚信、安全、服务、廉洁、幸福”等关键词持续传递金融声音和金融理念。在高端、淡雅、通透、人文上做文章,持续提升审美意识和编采水平,强化“特色办刊”。

 

  一是讲述金融人的奋进历程。杂志通过刊发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等金融题材的艺术创作,记录一代又一代金融人的所感、所思、所悟,凝聚起奋进的磅礴力量,如《在里望营业所的日子》《一心为民的“老马”》《晨曦独眷赶路人》《饶才富的“口头禅”》《清廉如水的王希》。

 

  二是宣扬金融人的赤诚情怀。杂志围绕“我想向党说”“党领导下的祖国变迁”“我为群众办实事”等话题,邀请金融从业者畅谈感想,着力展现新时代金融人的精神风貌,让杂志更显“温度”。刊发直击心灵的小短文,启迪向上、向善的心灵。

 

  三是展现金融人的价值追寻。近两年,杂志刊发了“一起向未来”“喜看春潮涌”“礼赞新时代”等主题摄影作品,以及《春意浓》《启航》《天路》等书画作品,传递金融人用镜头、笔墨留存的梦想与希望。刊登“我身边的廉洁故事”“红色家风故事汇”征文作品,弘扬廉洁文化,传承红色家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精品办刊理念的指引下,在高端作者的鼎力支持下,杂志收获了一些“口碑”和“奖杯”。2022年,《金融文化》杂志编辑部被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定为“2021—2022年金融系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一批颇具分量的文章被求是网、半月谈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网站及学习强国号、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等平台广泛转载,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读者来信和各种形式的反馈中,《金融文化》杂志也被赞为“无声的良师益友”“文学路上的一盏明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未来,杂志编辑部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压实心中之责、用好手中之笔,旗帜鲜明地宣传好、诠释好、传播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文化。

 

(栏目负责人:何慧涛)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