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
/
《雷锋连线》20221204 王金南:十年“斗霾记”(下)

《雷锋连线》20221204 王金南:十年“斗霾记”(下)

  • 分类:《雷锋连线》往期回顾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雷锋文化中心
  • 发布时间:2022-12-05 1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王金南,男,汉族,1962年7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专家,国家环保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1981年王金南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999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2002年至2003年担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工程项目咨询部主任;2008年担任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总体专家组总体组专家、主题组组长;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雷锋连线》20221204 王金南:十年“斗霾记”(下)

【概要描述】王金南,男,汉族,1962年7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专家,国家环保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1981年王金南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999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2002年至2003年担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工程项目咨询部主任;2008年担任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总体专家组总体组专家、主题组组长;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分类:《雷锋连线》往期回顾
  •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雷锋文化中心
  • 发布时间:2022-12-05 10:00
  • 访问量:
详情

  王金南,男,汉族,1962年7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专家,国家环保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1981年王金南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999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2002年至2003年担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工程项目咨询部主任;2008年担任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总体专家组总体组专家、主题组组长;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金南主要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经济和环境政策研究。截至2019年6月,先后担任国家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等6个专项总体组专家、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主席等20多个学术机构职务。

 

  主持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等20多项国家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构建了环境质量改善工程管理体系,设计了环境保护税、排污交易、生态补偿、绿色GDP核算等政策实施方案,对建立国家环境规划体系、构建减排工程管理体系、引领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经济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发表300多篇论文,出版《环境规划学》《环境经济学》等11部著作。国家第一批百千万人才和国家环保专业技术领军人才。获《国家环境分区-排放总量-环境质量综合管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一等奖7项以及地球奖和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

 

  王金南说:“从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温升高,大范围积雪和冰川融化,以及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观测事实,可以看出地球气候系统变暖的趋势明显。”

 

  王金南介绍,过去100年来,地球正在经历着一次显著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并且过去十年(2010年-2019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10年(MWO)。气候变化的速度与强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成为当今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统计显示,过去10年温室气体以每年1.4%的速度在增长,2019年达到了5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按照590亿吨、50美元/吨社会成本计算,全球每年损失2.95万亿美元。

 

  “为此,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王金南说,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世纪性经济社会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融入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必须实现发展观念、气候治理、经济结构、零碳能源、土地利用、技术创新、低碳消费、绿色制度八大变革。(视频素材取自中国文明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