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期现携手共赴玉米市场化大时代

  • 分类:民生金融
  • 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 作者:刘琛
  • 发布时间:2022-07-27 15:5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玉米是全球产量最高的作物,也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虽然属于大宗农产品,但由于玉米产业上游是“小农经济”,产业中游是“现代商品经济”,产业下游是“集约化产业经济”,因此,想要把整个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并把这个产业发展壮大起来,还真不是件容易事。而过去十年我们实现了,依靠的是市场这只灵巧的手,玉米也成为我国首个“市场化改革”的主粮品种,和首个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的品种。

“非凡十年 人民金融”主题征文|期现携手共赴玉米市场化大时代

【概要描述】玉米是全球产量最高的作物,也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虽然属于大宗农产品,但由于玉米产业上游是“小农经济”,产业中游是“现代商品经济”,产业下游是“集约化产业经济”,因此,想要把整个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并把这个产业发展壮大起来,还真不是件容易事。而过去十年我们实现了,依靠的是市场这只灵巧的手,玉米也成为我国首个“市场化改革”的主粮品种,和首个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的品种。

  • 分类:民生金融
  • 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 作者:刘琛
  • 发布时间:2022-07-27 15:50
  • 访问量:
详情

   玉米是全球产量最高的作物,也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虽然属于大宗农产品,但由于玉米产业上游是“小农经济”,产业中游是“现代商品经济”,产业下游是“集约化产业经济”,因此,想要把整个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并把这个产业发展壮大起来,还真不是件容易事。而过去十年我们实现了,依靠的是市场这只灵巧的手,玉米也成为我国首个“市场化改革”的主粮品种,和首个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的品种。

 

  十年一代,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让一个产业蜕变,会有很多事情让人刻骨铭心。对于玉米产业,可以说:十年,你的灿烂,无人能敌。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挑起中国粮食连年丰产的大梁

 

  “你是农民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老胡时问出的话,当时他笑着说“我是农民呀”。

 

  为什么这么问,是因为不相信一个农民能干这么大的事儿。老胡祖籍山东,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随父母来到东北投奔亲戚,18岁就开始做“粮贩子”,如今有一个合作社和一家贸易公司。

 

  “那时我也不要求敞开肚皮吃,只要玉米面馍让我能吃饱,我们肯定也不会来东北投奔亲戚,这旮旯天寒地冻的,哪里有山东住着舒服。”他说。其实,东北作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喜爱这里,因为这里金黄的玉米吸引着他,但小时候为了一口吃的就背井离乡还是让他耿耿于怀。

 

  同样,如今让他为之赞叹的也是不仅吃饱了,生活、生产水平都大幅提高了。“没想到仅仅过去了数十年,国内玉米市场就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玉米与我们的关系从主要的口粮变为了饲料粮,特别是近十年,我们这变化可真是不可想象,耕地连片了,农机普及了,种植技术提升了,玉米产量连年增长,不仅是口粮与饲料粮了,还变为了工业用粮,用途扩大到了很多领域。我们农民也富裕了,现在只要能干、肯干,农民生活可不比你城里人差。”

 

  老胡的这段话真实反映了过去十年来东北农村的变化,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让他这个种了大半辈子玉米的农民常常引以为傲的事情。十年来,在党中央各项稳粮增产政策支持下,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分别占比31.17%、20.06%、39.91%。这占比近40%的玉米已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粮食产量主力军。2021年,玉米产量同比增加238亿斤,增长4.6%,在当年的粮食增产量中占89.1%,这也意味着,作为三大主粮之一的玉米,正在挑起中国粮食连年丰产的大梁。

 

  老胡的合作社就是在2013年初注册的,正赶上土地流转的黄金时期,现有社员2000余人,流转托管土地50余万亩,连片地种、肥、药及农机作业全部由合作社提供。合作社还配备了农机科普服务队,为社员提供“种、产、销”一站式服务,通过合作社的培训与服务,社员的科技种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员种植的玉米田亩平均增产75.2斤,增幅5.64%,最高达20%以上。

 

  柳暗花明又一村——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在老胡的带领下,我们见证了当地玉米种植图景之变:一台台大型翻地机正在田间翻地整理作业,再过一周,这里就是播种机的舞台了。“这块地是用秸秆全量翻埋,用大机械作业,这样话省时省工还省力。”谈起玉米种植,老胡的话总是很多,“以前每家三五根垄的狭小耕地,没法引入大型机械,都是人工的播种、打药、收割,祖祖辈辈的操劳,收入还是非常少。现在土地流转后,大部分种植环节都靠机器完成,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大家的收入还多了。”

 

  在合作社的办公室墙上,还挂着合作社的“五年规划”:实现连片种植,打造独特商业模式,走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发展之路,订单面积100万亩……

 

  “经营这么大摊子,不担心吗?”我有点将信将疑。

 

  “其实没有那个曾参与的收入保险,这个规划不会摆在人们面前。”老胡笑着说。

 

  老胡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合作社刚成立那两年,东北玉米收购价格连年上涨,老胡很是兴奋,宁可支付高地租也要多承包些地。可2016年初东北地区玉米的“市场化改革”如一记闷雷打在了当地玉米种植户的头上。“玉米临储取消了,我们都慌了。那年秋天,玉米价格最低跌到1块钱3斤,我们连成本都没收回来,差点就维持不下去了。”老胡说,“第二年得知有个收入保险,我非常兴奋。虽然要交些保费,但是想到自己不用再担心粮价跌了、产量减了,最起码能够保证一个基本的收入,于是我毫不犹豫投了保险。”

 

  现在老胡知道这个保险有个很专业的名字——“保险+期货”,是连续七年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的农民收入保障模式。

 

  其实从2013年开始,大商所就在吉林合作探索场外期权与玉米风险保障融合方式,2014年推出“玉米保底租地+场外期权”模式,帮助合作社对冲玉米价格下跌的风险;2015年8月,在之前场外期权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了国内首单基于期货价格的玉米价格保险,成功探索出“保险+期货”模式。

 

  自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实施“市场化+补贴”新政策以来,主产省玉米生产者补贴大幅下降的同时,玉米价格波动增加,售粮收益不确定性增高,农业生产者对风险管理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解决玉米丰产与丰收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一个着力点。“保险+期货”应运而生,适时推进。

 

  从价格保险到收入保险,从分散试点到县域覆盖,从交易所保费补贴到财政资金逐步介入;农户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声,从尝试参与到试图主导,“保险+期货”逐步打开了我国农业生产者收入保护的新局面。2018年8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等三部门《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玉米价格完全放开的地区直接开展收入保险试点;2021年6月,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 》,提出试点扩大到13个粮食主产省,2022年产粮大县全覆盖;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2022年5月24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至202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4个旗县和黑龙江省6个县,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如今老胡特别高兴,他说:“我做了这么多年合作社,一直想把农民绑在一起,最愁的就是如何兑现给农民的承诺:你加入后我保证你不赔钱、能增收。用‘保险+期货’,这种方法太好了。”

 

  风雨后见彩虹——拥抱市场化的大时代

 

  2016年的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玉米产业的重要转折点。临储退出后,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逐步回归理性水平,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关系理顺,东北玉米下游产品加工企业,玉米淀粉和饲料养殖企业积极扩大产能,整个产业链活力迸射。

 

  “我理解改革都要有阵痛,其实也就临储退出第一年我们种植户有点彷徨,现在一切都走上正轨了,特别是整个玉米产业链都被激活了。”老胡说,临储退出前,玉米产销区价格倒挂,做贸易没有利润,当时老胡的贸易公司基本停摆。如今,老胡的贸易公司又重新干起来了。

 

  “从事玉米加工2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市场终于放开了,玉米加工产业的春天来了。”山东金玉米负责人表示,经过高附加值的起步期、相对供需平衡的快速发展期以后,我国玉米加工产业当前已基本进入淘汰整合期。由于玉米加工产业上游市场化程度自临储政策退出后不断提高,加上下游产业已完全市场化,加工产业这个中游的市场化程度又在进一步提升,玉米加工产业发展已相对成熟。而在市场化条件下,市场将决定资源的配置,市场起主导作用,这有利于我国玉米淀粉深加工行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不仅是简单的生产成本领先,下一步技术管理及各方面水平在国际市场也具有领先的可能。

 

  可以看到,玉米的市场化一方面为大中型国营、民营产业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玉米小商贩们也有了更多的介入市场与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规模化种植、实现种粮要达到优质优价目标等提供了基础,更有利于下游玉米淀粉产业企业合理利用市场资源发展经营,并展开广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玉米上中下游全部的市场化,还十分有利于产业企业把业务延伸到全产业链,与此同时,产业链各主体对期货、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与的参与利用也更加充分了。

 

  如今,老胡不仅讲起收入保险、“保险+期货”头头是道,还在中粮、北大荒等大企业的带动下,开始尝试基差贸易。“这个模式最大的好处不仅仅是农民种地卖粮心里有了底,更重要的是订单农业可以真正做起来了。过去粮食只要交到国库,好坏一个价。现在的订单是优质粮,优质优价,促进由增量向提质转变,不仅农民种地卖粮心里有了底,企业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稳定了粮源,有了降成本过程,增加了客户黏性。依靠期货市场,企业对价格、品种、品质全面锁上了。”北大荒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大荒粮食集团2017年开始尝试“两端一体化”、“双控一服务”,上游生产端尝试着用订单农业、集团贸易对接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下游粮食直接嫁接到终端深加工客户及饲料客户,同时用基差贸易模式来调整利益关系,通过期货市场等现代风险管理手段保障各方利益,效果非常好。

 

  看到如今东北黑土地上风风火火春耕的场景,我不禁感叹,市场真是双灵巧的手,无需繁复雕琢,就已让玉米产业链顺了、活了。而玉米与玉米淀粉期货、期权将为这只灵巧的手提供工具与施展能力的平台。

 

  捧起金黄的玉米,我想起了那句诗:纱装堪混玄蝉翅,遍体珠玑尽是仁。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相关链接:

版权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号万通金融中心A座7层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68600891  010-68600894      电子邮箱:bgs@zgjrzyh.cn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京ICP备11047069号-1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461号